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共同感受这一千年民俗文化的魅力。
“扛公王”活动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传,当年罗岗镇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村民们祈求神灵庇佑,最终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一位名叫“公王”的神灵降临人间,驱散了瘟疫。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村民们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扛公王”活动,祈求平安和丰收。
活动当天,罗岗镇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清晨,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祭祀用品和活动道具。上午,随着一声声鞭炮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烛,齐聚在公王庙前,向神灵表达敬意。
最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仪式。村民们将一尊巨大的公王雕像抬出庙门,由壮汉们轮流扛起,寓意着将神灵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村民。一路上,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场面热闹非凡。公王雕像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扛公王”活动不仅是一种祭祀仪式,更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在活动过程中,村民们还会表演各种传统节目,如舞龙、舞狮、杂技等,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些节目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了罗岗镇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随着活动的深入,公王雕像被抬到了镇中心广场。此时,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在广场中央,公王雕像被安置在一个高台上,周围摆放着各种祭祀用品。村民们围绕着公王雕像,虔诚地祈祷。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烧火龙”。村民们点燃火龙,将火龙舞动起来,寓意着驱除邪恶、迎接吉祥。火龙在广场上翻腾跳跃,犹如一条活龙,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随着火龙的舞动,活动现场气氛愈发热烈。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民俗魅力。许多游客表示,参加“扛公王”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扛公王”民俗文化,让这一千年民俗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
- • 梅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产学研融合再深化:共创科技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低空经济产业园签约无人机龙头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古墓群惊现明代遗迹,百余件珍贵文物见证客家历史
- • 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实时监测500个生产基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建成全省首个扶贫产品直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授信额度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梅州实施“扶贫明星产品”培育工程,打造20个地标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 院士吴恒兴捐赠肿瘤医学手稿回乡,助力故乡专科图书馆建设,惠及医学生
- • 梅江区创新教育管理,推出“教育地图”系统助力学位动态监测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对外开放再添强劲引擎
- • 梅州开启茶叶保险新篇章: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梅州建成全省最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 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平远差干镇明代“走古事”彩绘图惊艳亮相,民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 梅州重拳出击,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查酒驾超载行为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生态保护区正式建立
- • 梅州梅江区创新扶贫模式,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蕉岭县蓝坊镇“擂茶宴”:一场传递客家待客之道的盛宴
- • 梅州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成功上线,首笔碳汇交易圆满完成
- • 梅州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并网发电,开启生态经济新模式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助力环保企业落户,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梅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成功解救放生300余只野生动物
- • 梅州综保区进出口额再攀高峰,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梅州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新生: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再获认可,列入华南师大研究生课程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盛宴: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体验
- • 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新名片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成为致富新榜样
- • 梅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力启动防汛Ⅰ级响应,筑牢安全防线
- • 梅州平远脐橙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梅州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提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荣登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古建智慧
- • 丰顺县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
- • 梅州创新用地政策,出台新规助力招商引资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共筑美好未来
- • 梅县区启动困难家庭大学生学费全额补助计划,助力学子圆梦校园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助力3.2万寒门学子圆梦未来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弘扬传统文化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 平远仁居镇焕新颜:明清古驿道遗址发现,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建成
- •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试点成效显著,授信总额突破20亿
- • 梅县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功签约外资项目,助力产业升级
- • 平远县生态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绿色产业再创辉煌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再攀高峰突破万吨大关
- • 平远中行镇发现珍稀植物桫椤群,设立自然保护小区助力生态保护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筑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新篇章
-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梅州学校正式揭牌开学,开启教育新篇章
- • 大埔湖寮镇万川古城端午诗会:百名诗人共诵乡愁,传承传统文化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打造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损耗率降低30%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奉献者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古窑遗址揭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景象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盛大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生动再现
- • 梅州预制菜产业园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升级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实地解码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传承千年民俗风情
- • 梅州吹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号角——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教育腾飞
- • 梅江区清凉山采茶节:一场客家茶文化的盛宴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行“走教制”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达8000万
- • 平远县“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共育未来美好明天
- • 平远差干镇:童子扮古演绎忠孝传奇,巡游活动再现民间风情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0%,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洲瑞镇瑞山生态园:星空露营与山地越野的野趣体验之旅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共筑方言文化保护防线,传承客家精神根脉》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上一举夺魁,斩获3金2银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