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三圳镇创新实践“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其中广东省蕉岭县三圳镇推出的“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模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模式通过村民参与村庄治理,以积分换取生活用品,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圳镇位于蕉岭县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三圳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将“积分制”引入村民自治,旨在激发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积分制”的具体做法是,村民通过参与村庄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文明风尚倡导等各项活动,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如洗衣粉、肥皂、牙膏等。积分的获取和兑换,不仅让村民在参与村庄治理中得到了实惠,也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实施“积分制”的过程中,三圳镇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积分标准。三圳镇制定了详细的积分标准,涵盖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各个方面,如环境卫生、文明风尚、邻里互助等,确保积分的公平公正。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方式,让村民充分了解“积分制”的意义和操作方法,提高村民的参与度。
三是强化积分管理。设立专门的积分管理小组,负责积分的登记、审核和兑换等工作,确保积分制度的规范运行。
四是注重积分应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让村民在参与村庄治理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
通过“积分制”的推广,三圳镇的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如今,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三圳镇的“积分制”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基层治理创新。许多乡镇纷纷前来学习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各自的“积分制”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蕉岭县三圳镇的“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模式,为我国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 • 梅州五华县农村学校迈向“智慧课堂”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 • 乡村艺术墙绘大赛盛大启动,百名画家共绘客家新貌
- •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悠然采茶品茗,体验茶田慢生活
- • 丰顺县智慧物流枢纽开通粤赣直达专线,助力物流成本降低20%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土地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峰
- • 蕉岭县建成全市首个县级教育主题公园,打造校园文化新地标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探源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蕉岭县生态搬迁工程助力山区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 • 平远县成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签约30家药企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山歌进校园,梅州以文化浸润助力乡村文化复兴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五华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助力动态监测,成效显著
- • 平远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梅州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新格局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破土动工,助力2025年通车梦想成真
- • 大埔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荣登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技艺进校园,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完整保存,传统文化魅力再现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促进灵活就业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入选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助力培养国际化教育人才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强势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江区残疾人技能培训助力自主脱贫,提升生活品质
- • 梅州五华足球小镇荣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引领足球产业发展新潮流
- • 梅州经济发展新篇章:50个新闻标题见证辉煌成就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膺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绿色经济再上新台阶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兴宁市“扶贫茶园”助力整村脱贫摘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梅州,助力农产品加工链延伸发展
- • 梅州智慧农业示范区建成,水稻亩产提高20%,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庆典: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传承爱心教育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
- • 梅州古墓群惊现明代遗迹,百余件珍贵文物见证客家历史
- • 梅州综保区进出口额再攀高峰,外向型经济谱写新篇章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港澳台侨胞热心捐资,助力梅州山区学校改造升级
- • 梅州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盛大启幕,30国选手共赴激情赛道
- • 粤闽赣苏区对接会梅州签约23项目,共谋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传承科研精神
- • 平远仁居镇焕新民俗:清代“迎灯”图谱重现,元宵习俗即将复原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梅县区重磅推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农村共享车间兴起,梅州手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
- • 大埔县:砥砺前行,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 • 梅县区丝苗米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正式运营,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非遗文化新风尚
- • 《兴宁罗家通书入选国家档案:百年历法传承堪舆文化瑰宝》
- • 大埔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行“走教制”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60%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创新教育模式的先行者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游泳池全覆盖: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平远八尺镇复原“酒瓮祭”仪式,千年酿酒文化焕新生
- • 五华横陂镇首届客家武术大赛盛大开幕,李家拳法大放异彩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梅州首家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谱写产教融合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打造现代化城市新典范
- • 平远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腌面酱料工业化生产,助力海外中餐馆标准化输出
- • 丰顺县潘田镇铁岽寨:登顶粤东第一峰的挑战与风光之旅
- • 梅州兴宁石马镇千年古银杏树群:古树成网红打卡点,传承千年文化之美
- • 梅州蕉岭县长寿食品产业助力扶贫增收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