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三圳镇创新实践“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其中广东省蕉岭县三圳镇推出的“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模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模式通过村民参与村庄治理,以积分换取生活用品,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圳镇位于蕉岭县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三圳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将“积分制”引入村民自治,旨在激发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积分制”的具体做法是,村民通过参与村庄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文明风尚倡导等各项活动,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如洗衣粉、肥皂、牙膏等。积分的获取和兑换,不仅让村民在参与村庄治理中得到了实惠,也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实施“积分制”的过程中,三圳镇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积分标准。三圳镇制定了详细的积分标准,涵盖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各个方面,如环境卫生、文明风尚、邻里互助等,确保积分的公平公正。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方式,让村民充分了解“积分制”的意义和操作方法,提高村民的参与度。
三是强化积分管理。设立专门的积分管理小组,负责积分的登记、审核和兑换等工作,确保积分制度的规范运行。
四是注重积分应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让村民在参与村庄治理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
通过“积分制”的推广,三圳镇的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如今,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三圳镇的“积分制”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基层治理创新。许多乡镇纷纷前来学习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各自的“积分制”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蕉岭县三圳镇的“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模式,为我国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 • 梅县区畲江镇“古法蓝染技艺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 • 梅州蕉岭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 • 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州,科技助力沙田柚产业升级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县区与粤港澳学校缔结姊妹校,共谱教育新篇章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统民俗魅力四射
- • 平远县五指石景区:丹霞地貌与高空栈道的视觉盛宴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梅县区与华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共育未来教育精英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 • 梅江区三角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圆满完成,惠及50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梅江区清凉山采茶节:一场客家茶文化的盛宴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千年酒文化
- • 五华县倾力打造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发布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五华县龙村镇木雕艺术双年展:古老技艺绽放新光彩,吸引海外藏家竞相追捧
- • 五华县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启动“护眼工程”,为中小学更换LED护眼灯,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据全国七成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再创佳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拓展欧美市场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故乡新建专科图书馆助力医学生成长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助力保障群众权益,谱写新时代法治扶贫新篇章
- • 大埔县湖寮镇“银发食堂”盛大开业,独居老人享一元爱心餐温暖人心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生态保护区正式建立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文化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优良家风再添新篇章
- • 平远县八尺镇成功举办“红色歌谣传唱大赛” 传承革命记忆
- • 梅州“人才新政20条”助力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
- • 梅江区“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助力农销售突破亿元大关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资超预期,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客家娘酒飘香世界,梅州传统酿造业迈向工业化新篇章
- • “梅江区金山街道客家祖训家规主题展引发热议:传承文化,弘扬家风”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兴宁水口镇刘氏总祠盛大举行冬祭 千人盆菜宴连宗亲,共叙血脉情谊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民俗文化的生动实践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平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吹响“扶贫新农人培育计划”号角,助力万名带头人成长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
- • 梅江区“客家童谣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30所小学,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院士吴佑寿信息论手稿展揭幕:呈现中国通信技术发展史
- • 梅州苏区政策红利释放,企业入驻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助力灵活就业
- • 梅州兴宁石壁客家原生态山歌队亮相央视展演,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日本国志》手稿:中国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的珍贵文献迎来高科技修复之旅
- • 丰顺捆粄荣登高铁餐车,日均销售千份,传承美食文化魅力
- • 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道教圣地与云海佛光的灵修之旅
- • 丰顺县扶贫创客空间助力青年创业,点亮乡村振兴梦想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西郊街道社区食堂助农新举措:每周采购滞销农产品超2吨,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城北镇“一村一品”成果展硕果累累,花卉苗木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永和镇湿地公园建成开放,生态修复助力周边民宿集群蓬勃发展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助力绿色健康产业发展
- • 梅州首创“乡村CEO”培养机制,破解人才瓶颈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守护居民健康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山文化摄影大赛”征稿启动,捕捉文化之美,共筑美好家园
- • 全国首条柚子酵素生产线在梅州投产,柚子产业迎来新飞跃
- • 梅州发布首部乡村振兴蓝皮书,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范式
- • 兴宁丝苗米荣登全国十大优质稻米榜单,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大关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交通互联互通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捷服务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举办全球客商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300亿,共绘发展新蓝图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五华县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教育质量再创新高
- • 丰顺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谱科技创新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