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产教融合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梅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加速项目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位于梅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该基地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梅州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已有华为、中兴、比亚迪等知名企业落户基地,并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为加快基地建设,梅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入驻基地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其次,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建设。
在引资建设方面,梅州市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基地已引进项目50余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为基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教融合基地的建设,不仅为梅州市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以华为为例,其在基地设立的研发中心,不仅为梅州市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还推动了当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梅州产教融合基地积极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内设有多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基地还定期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人才培养方面,梅州市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在毕业后,可直接服务于基地内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将继续加大引资建设力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产值超500亿元,成为梅州市乃至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同时,基地还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梅州产教融合基地的引资建设提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政府、企业、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基地必将成为推动梅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 • 梅州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 • 梅州客家山歌剧《等郎妹》荣获全国文艺展演金奖,客家文化魅力绽放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年底即将华丽绽放
- • 客家传统医药融入乡村康养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生活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成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关爱行动再升级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突破万吨大关,引领传统酿造产业转型升级
- • 丰顺龙岗镇清代“马图茶”文献揭示茶道文化之源远流长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梅州倾力开展“医疗扶贫”行动,8万贫困群众受益匪浅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遗瑰宝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一校一游泳池”目标的实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农增收效益翻番
- • 五华横陂足球小镇荣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助力足球事业蓬勃发展
- • 梅州五华提线木偶戏创新剧目荣获全国大奖,传承与创新共谱华章
- • 梅州首创“乡村CEO”培养机制,破解人才瓶颈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基地落成,客家营造技艺传承再添新篇章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基地投产,年消化原料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松口古镇成功举办国际客属华侨文化论坛,共话华侨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助力绿色健康产业发展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传授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娘酒鸡荣登“广东十大养生膳”,传统美食与健康养生完美融合
- • 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梅州农产品开辟出海新通道
- • 客家传统美食“算盘子”荣登米其林推荐榜单,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 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绘客家文化传承新篇章
- • 梅州兴宁再获中央财政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启动
- • 梅州湾区数字孪生产业园盛大启动,助力虚拟经济新载体崛起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传承千年武术精髓
- •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3000元
- • 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全覆盖,村村通快递: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梅州特色小镇开发:港澳资本注入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梅州经济腾飞新篇章
- • 废弃矿山变景区,梅州生态修复催生旅游经济新亮点
- • 五华县中医院新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兴宁市新圩镇智慧果园建成,无人机管理效率提升40%
- • 梅州农村电商示范县全覆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腾飞
- • 梅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引资超20亿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诗词文化长廊”落成揭幕,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启动,百年商埠风貌焕新颜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故乡新建专科图书馆助力医学生成长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引资,助力“双碳”达标
- • 兴宁市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获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称号,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之美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跃升至万亩,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丰顺北斗镇智慧牧场建成,万头肉牛实现数字化养殖,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传统美食再受热捧
- • 平远县扶贫档案数字化管理助力精准跟踪成效显著
- • 梅州启动“护眼工程”,为中小学更换LED护眼灯,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万人就业,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潘田镇秸秆综合利用厂投产,生物质燃料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梅州兴宁市扶贫刺绣工坊助力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全域旅游公路通车,串联30个特色村落,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
- • 梅州梅县机场加密直飞北京、上海航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情高涨,人数同比增长45%
- • 大埔高陂镇青花瓷技艺振兴:年轻匠人创新器型,传承千年文化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儿科医学瑰宝
- • 平远县携手30家药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
- • 梅州“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成型,区域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 • 长沙镇乡村智慧灯杆全覆盖,助力智慧乡村建设
- • 平远县仁居镇端午龙舟竞渡:百年传统延续客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