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添丁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叶塘镇的“上灯”习俗,源远流长,承载着当地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近日,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被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叶塘镇传统文化的肯定,更是对添丁文化传承的极大鼓舞。
“上灯”习俗,顾名思义,是在特定的日子,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灯火,以示庆祝和祈愿。叶塘镇的“上灯”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叶塘镇,上灯不仅是家庭团聚的节日,更是添丁祈福的重要时刻。
每逢上灯时节,叶塘镇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起红灯笼,摆上各种精美的灯具,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氛围。而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添灯”仪式。在这一天,新出生的婴儿家庭会举行“添灯”仪式,寓意着添丁进口,家族兴旺。
“添灯”仪式有着严格的程序。首先,由家中长辈手持灯笼,带领新生儿走过家门前的“添灯路”,寓意着新生儿的到来为家庭带来光明和希望。接着,在祠堂内举行祭祖仪式,感谢祖先的庇佑。最后,将灯笼挂在家中的显眼位置,以示庆祝。
叶塘镇的“上灯”习俗,不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习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族兴旺的祈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此次“上灯”习俗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无疑是对叶塘镇传统文化的极大肯定。这不仅是对叶塘镇人民的鼓舞,更是对整个兴宁市乃至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叶塘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加大对“上灯”习俗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对“上灯”习俗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支持。
在新的历史时期,叶塘镇的“上灯”习俗将继续焕发新的光彩。它不仅将成为叶塘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成为展示我国民间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增光添彩。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引进行业龙头,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转身
- • 蕉岭县“数字乡村”平台全面覆盖行政村,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 • 梅州乡村振兴项目获央企百亿投资,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五华县转水镇温泉度假村盛大开业,填补县域高端文旅空白
- • 梅州建成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兴宁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 径南镇古法榨油技艺荣获国家专利,山茶油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五华县积极推动“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助力居民就业新篇章
- • 客家革命家古大存红色交通线遗址荣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梅江区长沙镇大密村:探寻红色交通站,重温革命故事的追忆之旅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风头正劲,抢占湾区市场订单翻三倍
- •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发放贷款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高陂镇陶瓷文化街盛大开市,百名匠人现场展示釉下彩技艺
- • 梅州首个县域教育云平台在兴宁正式上线,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
- • 梅江区客家花灯艺术节盛大启幕,百组创意灯饰点亮老街巷
- • “客家传统民俗文化节荣登全国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榜单”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三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传承民俗文化
- • 平远县山区小学通校公路升级完成,助力教育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华城镇教育强镇建设圆满收官,新建三所标准化学校助力教育腾飞
- • 民国飞行先驱杨官璘航空史料馆奠基:VR空战体验区即将亮相
- • 梅州全力推进“校车安全工程”,助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再添生态奇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踪迹被发现
- • 平远县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预警平台正式上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篇章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60%
- • 梅州特色小镇开发:港澳资本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开百年前的饮食文化之谜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梅州农业龙头企业挂牌新三板,实现上市零突破,助力乡村振兴
- • 政企携手,梅州金柚产业升级再攀高峰,年产值突破50亿元
- • 梅县区打造“无证明城市”: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 • 大埔高陂镇堤防达标加固完工,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筑牢安全防线
- • 兴宁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助力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专项评估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平远县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探寻佛文化与丹霞地貌的双重奇观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路,提升群众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远销东南亚
- • 梅州实施“扶贫成果展播工程”记录乡村振兴路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卓越精神
- • 梅县区“扶贫成果展”盛大开幕,彰显脱贫攻坚历程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铸就未来
- • 梅州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梅州金柚闪耀RCEP成员国市场,开启国际贸易新篇章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返乡开设“院士科普课堂”,助力家乡科普教育发展
- • 梅州首届客家小吃制作大赛盛大开幕,百人竞技展客家美食魅力
- • 央视记者探访梅州客家围龙屋千人盆菜宴:传承与创新中的客家文化盛宴
- • 梅州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智慧茶园”项目荣获全国农业创新大奖,引领绿色农业新风尚
- • 丰顺县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签约国际领先企业,共谋产业升级新篇章
- • 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丰顺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覆盖全县乡镇,绿色出行新时代来临
- • 政企携手,梅州金柚产业迈向50亿元新高峰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让农业技术落地生根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县区携手华南师范大学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共育未来教育精英
- • 晚清外交家黄锡铨家族跨国档案归国,揭秘中法战争珍贵文献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梅州医疗事业迈入新纪元
- • 梅县区与深圳名校缔结教育帮扶联盟,共育未来精英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县三圳镇“酿苦瓜”美食节:乡村旅游的新引擎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更加闪亮
- • 梅州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百场公益讲座助力家长育儿之路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获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称号,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梅县区打造全国首个柚子全自动分拣中心,日处理能力突破千吨大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