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启动了“非遗扶贫”计划,旨在通过传承和振兴传统文化,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近日,梅州市大埔县也正式启动了“非遗扶贫”计划,以振兴客家竹编产业为突破口,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客家竹编作为大埔县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传承人老龄化等原因,客家竹编产业一度陷入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埔县决定启动“非遗扶贫”计划,让客家竹编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非遗扶贫”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传承人:大埔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艺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年轻的客家竹编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将成为客家竹编产业的未来支柱,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提升产品质量:大埔县鼓励竹编艺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县里还组织专家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
3. 拓展市场:大埔县积极组织竹编产品参加各类展会,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县里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将客家竹编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4. 增强品牌影响力:大埔县将客家竹编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举办竹编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客家竹编。
5. 带动就业:大埔县通过发展客家竹编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许多村民通过学习竹编技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非遗扶贫”计划的实施,为大埔县客家竹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已有数百名农民参与到竹编产业中来,其中不乏一些贫困户。通过学习竹编技艺,他们不仅掌握了谋生技能,还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了解,大埔县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客家竹编产业打造成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实现这一目标,县里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总之,梅州市大埔县启动的“非遗扶贫”计划,不仅为客家竹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传承和振兴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大埔县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 大埔县“花环龙舞动新时代”传统技艺创新展演: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再添新引擎
- • 嘉应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开启辐射三所成员校的全新教育篇章
- • 梅江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进展顺利,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速,助力湾区“菜篮子”新基地崛起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创历史新高,展现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分红
- • 五华县河东工业园吹响新能源企业入驻号角,助力年增就业岗位2000个
- • 梅州携手广铁集团,打造“客家文化专列”传承地域特色
- • 梅州湾区数字孪生产业园盛大启动,助力虚拟经济新载体崛起
- •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落户梅州,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兴宁市罗浮镇成功举办“徐氏中医文化传承研讨会”
- • 海外客属社团组团返乡品尝地道酿豆腐,共叙乡情
- • 兴宁市新圩镇“放心厨房”全覆盖,农村集体聚餐安全标准再提升
- • 探秘梅县区桥溪古村:百年客家民居的静谧之美
- • 蕉岭县深入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 • 梅州“双碳”产业示范园盛大启动,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 • 五华县吹响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号角,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引领绿色乡村发展新潮流
- • 平远县五指石景区:丹霞地貌与高空栈道的视觉盛宴
- • 梅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力启动防汛Ⅰ级响应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 • 梅江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新风尚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迎来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客家传统美食“姜糟焖鸭”荣登粤菜文化遗产名录
- • 梅州绿色建材产业引资创新纪录,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 • 梅州实施“扶贫饮水工程”,助力12万群众告别饮水难
- • 平远县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预警平台正式上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 晚清数学家李焯芳《算学新说》的发现改写中国数学史研究新篇章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激发创新活力,发掘扶贫新项目
- • 大埔茶阳镇骑楼群活化,百年商埠再现“闹圩”场景
- • 梅州教师发展中心盛大揭牌,共筑专业化培训新平台
- • 梅州“扶贫车间2.0”升级计划助力智能生产线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环保与循环经济
- • 梅州教育基金会发放助学金,2000名困难学子受益,助力梦想起航
- •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 • 大埔县高陂镇陶瓷古窑:千年瓷都的工艺传承与创新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探索红色金融创新模式,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 梅江区西阳镇“仙人粄节”盛大开幕,四十种凉粉创意比拼引众人围观
- •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放贷款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启动“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五华县转水镇温泉度假村盛大开业,引领县域高端文旅新篇章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开工,助力我国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大埔县全面推广“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新格局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引领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梅县区松口镇智慧农业大棚试点,数字化种植助力果蔬产量提升
- • 五华县热矿泥浴:探寻天然温泉疗养的独特体验
- • 大埔县百侯古镇:三十六巷中的明清科举文化探秘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腾飞
- • 兴宁市新陂镇磐石围:探寻围龙屋里的客家婚俗非遗体验之旅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对外开放再添新引擎
- • 丰顺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圆满完成,为学生营造温馨家园
- • 中行镇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农户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暑期大放异彩,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引领绿色生态产业链建设新篇章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成功经验全国推广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打造粤东经济新引擎
- • 兴宁市磐安围:客家围龙屋里的家风文化传承
- • 梅州首部名人主题AI数字人“诗圣宋湘”正式上线,传承文化新篇章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筑孩子成长新篇章
- • 梅州高铁新进展:梅龙高铁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助力粤东地区发展加速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的新路径
- • 丰顺县土壤改良计划助力提升耕地产出效益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全新发布,涵盖21项非遗体验,邀您共赴文化盛宴
- • 梅州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引进京东冷链等知名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