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乡村振兴新成果
近日,梅州市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大埔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的高度认可。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大埔县全体干部群众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有力推动。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梅州市下辖的一个山区县。近年来,大埔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
大埔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通过深入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1. 产业扶贫。大埔县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建成多个特色农业基地,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数万贫困群众就业。
2. 教育扶贫。大埔县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同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
3. 健康扶贫。大埔县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为贫困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二、党建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大埔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1. 强化组织领导。大埔县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2.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埔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带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 强化宣传引导。大埔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三、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大埔县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 产业兴旺。大埔县以产业兴旺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 生态宜居。大埔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3. 乡风文明。大埔县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总之,梅州市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充分展示了大埔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埔县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 • 大埔县扶贫移民新村:配套设施完善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交通互联互通
- • 梅州金柚荣登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宝座,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土地绽放科技之光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助力保障群众权益,谱写新时代法治扶贫新篇章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助力增收新引擎
- • 五华棉洋镇:千年客家文化瑰宝——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情歌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返乡开设“院士科普课堂”:科技之光洒满家乡大地
- • 平远县八尺镇“酿豆腐”争霸赛:一场弘扬饮食文化的盛宴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 • 复古传奇的永恒魅力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开启,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之美
- • 梅州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创新举措,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新标杆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助力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博物馆盛大启幕“千年文脉”特展,3D技术再现36位先贤生活场景
- • 大埔花萼楼中元节民俗展演:客家建筑智慧引惊叹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创新红色金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热点
- • 平远仁居镇焕新颜:明清古驿道遗址发现,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建成
- • 梅州客家古村落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客都渔歌"品牌全新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新潮流
- • "岭南第一清官"蓝钦奎廉政文化论坛达成10项研究成果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大埔县“扶贫工匠”计划:传承传统手工艺,助力脱贫攻坚
- • 兴宁市校企合作,创新电商扶贫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传统黄酒炖鸡:孕妇营养食谱中的滋补佳品
- • 客家传统米浆糕变身文创伴手礼,月销十万盒,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文化底蕴与旅游魅力齐飞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获省级重点支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平远县八尺镇酒乡文化园:探寻客家娘酒酿造技艺的舌尖之旅
- • 平远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西郊街道社区食堂助农新举措:每周采购滞销农产品超2吨,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为3万亩农田汛期安全保驾护航
- • 五华县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盛大启动,总投资60亿元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喜迎首批游客,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百侯镇客家民俗博物馆盛大开馆,千件传统器物展映客家文化魅力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栋梁
- • 梅州丰顺县倾力打造国家级南药扶贫产业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试点“校园农场”劳动教育新模式,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 • 梅州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园盛大开园,首日成交额突破千万元
- • 蕉岭县全面启动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梅西镇“华侨抗日家国情怀主题展”隆重开幕,传承爱国精神
- • 梅州“客都工匠”评选启动,共筑传统技艺传承之路
- • 梅州客家黄酒酿制技艺:千年传承,荣登农业非遗名录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兴宁罗家通书荣登国家档案宝库,百年历法传承堪舆文化瑰宝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谱写爱心传承新篇章
- • 兴宁市试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 • 丰顺县留隍镇赛龙舟竞渡韩江庆端午,传承民俗魅力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仿野生灵芝种植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教育质量再创新高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专项行动,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梅州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 • 丰顺县汤坑镇万佛园:千尊佛像与城市绿心的禅意漫步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辉煌历程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 丰顺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迎来50家入驻企业,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创新举措:推出“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农户可出售生态效益
- • 五华县中医院新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发布全国首个客家饮食文化指数,助力客家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