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与福建龙岩携手共建闽粤赣边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共绘区域协同发展新蓝图
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各地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在广东省梅州市与福建省龙岩市共同努力下,闽粤赣边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应运而生,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粤东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而福建龙岩市则位于福建省西部,是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地地理位置相邻,人文交流密切,经济互补性强,为共建闽粤赣边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闽粤赣边区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旨在充分发挥梅州、龙岩两地的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示范区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梅州、龙岩两地将共同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二、产业协同发展。发挥两地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群。梅州、龙岩将共同打造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三、生态保护与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两地将共同实施生态修复、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工程,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挖掘两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梅州、龙岩将共同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
五、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两地将共同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医疗卫生合作、就业创业服务等,让人民群众共享区域协同发展成果。
在共建闽粤赣边区协同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梅州、龙岩两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推动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一方面,两地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合作机制,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另一方面,两地政府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示范区建设,形成多元化合作格局。
如今,闽粤赣边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龙岩至梅州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已陆续开工;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两地企业合作日益紧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互利共赢;在生态保护与治理方面,两地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两地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方面,两地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梅州与福建龙岩将继续携手共建闽粤赣边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闽粤赣边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关爱行动再升级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3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
- • 梅州与暨南大学携手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融
- • 梅州蕉岭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蓝坊镇“非遗美食厨王争霸赛”圆满落幕,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兴宁市“扶贫茶园”助力整村脱贫摘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留守妇女巧手制作艾粄,年入二十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罗岗镇实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万亩稻田保产增收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破土动工,助力我国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历史奥秘》
- • 梅州“人才新政20条”助力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再添新引擎
- • 梅州红色交通线遗址荣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榜单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成功带动37个贫困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宠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探寻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 大学生返乡创业,短视频助力客家炸芋丸走向全国
- • 客家传统美食“算盘子”荣登米其林推荐榜单,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扶贫,激活内生动力
- • 梅州首届客家非遗艺术节盛大开幕,百项传统技艺精彩纷呈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 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梅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称号,助力职业教育发展
- • 梅江区试点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之路上的新探索
- •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悠然采茶品茗,体验茶田慢生活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走进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堂:传承与创新
- • 五华县石雕艺术节盛大揭幕,百件非遗作品集中亮相,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梅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南药研究院,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攀高峰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平远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元,助力2万农户增收致富
- • 平远县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新改建公路38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 • 《湛此心斋诗集》:晚清诗人胡晓岑作品再版,岭南文库经典再现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民族精神
- • 梅州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金柚华丽绽放,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
- • 大埔西河镇隆重举办张弼士诞辰纪念活动暨酒文化论坛开幕
- • 梅州特殊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谱写残障人士就业新篇章
- • 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成功举办,签约项目金额突破百亿元大关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千年家国情怀
- • 梅州“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百校”系列活动全面启动,筑牢学生生命安全防线
- • 蕉岭县全面启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州生态旅游示范区再获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绿色崛起迈向新篇章
- • 五华县华城镇教育强镇建设圆满收官,新建三所标准化学校助力教育腾飞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民俗文化绽放新时代光彩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的创新实践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神秘面纱
- • 梅州客家盐焗鸡荣登省级非遗美食名录,传承千年风味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迈入AI新时代,首个AI价格监测系统正式启用
- • 五华县红木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传统工艺产值飞跃式提升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荣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传承文化瑰宝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蕉岭县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助力退役军人再就业
- • 梅州产城融合示范区迎来世界500强企业签约,共绘发展新蓝图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梅州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星级评定工作正式启动,助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客家围龙屋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传承千年客家文化迈向世界舞台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交融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平远县脐橙丰收季盛大启动,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出山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引资,助力“双碳”达标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红色记忆”VR体验馆开馆,数字化再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