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转身
近年来,我国各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在广东省梅州市,一种创新的“扶贫联合体”模式应运而生,为37个贫困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也是广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扶贫工作中,梅州市积极探索创新,以“扶贫联合体”模式为抓手,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助力贫困村发展。
“扶贫联合体”模式是指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贫困村共同组成的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贫困村的整体脱贫。该模式在梅州市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梅州市通过政府引导,将贫困村与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形成合力。政府负责制定扶贫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则负责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支持。这种多方参与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村发展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
其次,梅州市注重发挥贫困村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针对不同贫困村的资源禀赋,梅州市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村民收入。例如,在梅县区,当地政府引导村民种植青梅、蜜柚等特色水果,打造“梅县柚”品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此外,梅州市还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修建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梅州市还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提高贫困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扶贫联合体”模式的带动下,梅州市37个贫困村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这些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
1. 梅县区南口镇南口村,通过发展青梅、蜜柚等特色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2000元。
2. 五华县双华镇双华村,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5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8000元。
3. 平远县大柘镇大柘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4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6000元。
总之,梅州市“扶贫联合体”模式为贫困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这一创新模式为我国其他地区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梅州力量。
- • 梅州抢抓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突破300亿
- • 梅州现代物流枢纽港盛大开工,粤闽赣边物流中心崛起在望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探寻传统美食的秘密
- • 智慧农业落地梅州:5G技术助力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
- • 丰顺县扶贫创客空间:孵化青年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蓝坊镇米酒作坊:探寻古法酿酒技艺,感受客家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 • 丰顺县留隍镇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正式启动,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 • 平远县脐橙丰收季盛大开启,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出山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传承与创新交织的味蕾之旅
- • 丰顺县高山茶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社会力量,共筑美好未来
- • 梅州籍院士心系桑梓,捐资设立教育基金助力家乡人才培养
- • 梅县区南口镇举行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崛起,特色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
- • 丰顺县电声产业基地迎来新篇章:签约3家龙头企业,总投资超8亿元
- • 梅县区雁洋镇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差干镇荣膺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共筑扶贫新篇章
- • 梅江区“直播电商+产业集群”模式销售额突破5亿元,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 • 梅州倾力开展“医疗扶贫”行动,8万贫困群众受益匪浅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传承千年酒文化
- • 华侨回乡投资热潮涌动,梅州侨乡经济焕发新生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互联互通再升级
- • 平远县成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签约30家药企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扶贫茶园”助力整村脱贫摘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扶贫移民新村: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携手广铁集团,打造“客家文化专列”传承地域特色
- • 蕉岭县建成全市首个县级教育主题公园,打造青少年学习新天地
- • 梅州中考体育改革方案公布:游泳成为新增选考项目,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江区携手深圳共建产业飞地,助力大湾区科技转移新篇章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一场独特的民俗盛宴
- • 五华县龙村镇益塘水库:湖心岛垂钓与生态渔乐全攻略
- • 兴宁市多所学校荣获省级绿色校园称号,绿色教育成果显著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服创意设计赛”圆满收官,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
- • 梅州客家艾叶粿:清明时节的网红美食,传承千年的文化味道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承民俗文化,守护一方安宁
- • 平远县南台山森林公园荣膺国家级自然教育基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梅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签约23个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江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贫困老人筑梦脱贫之路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与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之旅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平远县扶贫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皇佑笔林场:徒步露营,探秘原始森林氧吧
- • 梅江区智慧医疗平台破解因病返贫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养生之旅再添新地标
- • 五华县倾力打造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五华县棉洋镇脐橙滞销难题破解:对口帮扶单位包销万吨,助力果农增收
- • 梅州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提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盛大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精彩呈现
- • 留守妇女巧手制作艾粄,年入二十万元,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启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市荣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 五华采茶戏《长乐故事》荣登全国地方戏展演舞台,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全国首条柚子酵素生产线在梅州投产,柚子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突破75%新里程碑
- • 平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正式投产,日加工农产品突破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南磜镇成功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蕉岭县蓝坊镇龙潭瀑布:隐世秘境中的清凉避暑胜地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石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潮兴起,人数同比增长45%,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 • 梅州首届客家非遗艺术节盛大开幕,百项传统技艺精彩纷呈
- • 平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圆满通过省级验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泮坑风景区:探寻城市绿肺,徒步溯溪,尽享清凉夏日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扶贫法律援助保障群众权益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记忆
- • 大埔湖寮镇万川古城端午诗会:百名诗人共诵乡愁,传承传统文化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