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技艺走进校园,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一项旨在将传统青花瓷技艺引入校园的非遗传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举措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这一古老的技艺,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承非遗的种子。
高陂镇,位于大埔县东部,是广东省著名的陶瓷之乡。这里的陶瓷产业历史悠久,青花瓷更是享誉海内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技艺逐渐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陂镇积极寻求创新,将青花瓷技艺引入校园,让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活动伊始,高陂镇邀请了当地技艺精湛的青花瓷师傅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技艺展示。师傅们现场演示了从选料、制坯、上釉到烧制的全过程,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青花瓷从无到有的神奇过程。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在瓷坯上绘制出自己心中的图案,体验了一把传统技艺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和掌握青花瓷技艺,高陂镇还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业师傅为学生们授课。培训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旨在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学习青花瓷技艺。在培训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绘制青花瓷,还了解了这一技艺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高陂镇在非遗传承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授传统技艺的同时,鼓励学生们结合现代审美,对青花瓷进行创新设计。这种创新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不仅有助于培养一批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在高陂镇,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非遗传承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一门技艺,更懂得了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当然,非遗传承并非一蹴而就。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高陂镇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体系。未来,高陂镇还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更多关于青花瓷技艺的研究和推广活动,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总之,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技艺进校园,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的举措,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这一古老的技艺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传承千年。
- • 梅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正式投产,日加工农产品突破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梅州创新扶贫保险机制,有效防范返贫风险
- • 梅江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进展顺利,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径南镇古法榨油技艺荣获国家专利,山茶油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平远县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预警平台正式上线,助力农民工权益保障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为乡村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 • 梅州籍运动员全运会摘金,市委市政府发贺电表彰,谱写体育新篇章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清代数学家吴兰修《方程考原》在数学史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 • 五华县横陂镇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圆满举行,传承革命老区精神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辉煌篇章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播撒知识的种子,培育未来的栋梁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生,开启特殊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客家盐焗鸡荣登省级非遗美食名录,传承千年风味
- • 蕉岭县“扶贫互助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建成首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五华县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助力农产品损耗率降低30%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扶贫信息透明化,共筑美好未来
- • 蕉岭县试点“双减”政策下特色课程:创新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新篇章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丰顺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功通过国家认证,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共筑美好未来
- • 梅州全力推进“校车安全工程”,助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政银保合作推出“柚农贷”,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助力柚农增收
- • 梅州智慧医疗产业园再添新翼:三家上市公司携手入驻,共筑医疗产业新格局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的新路径
- • 五华棉洋镇:千年客家文化瑰宝——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情歌
- • “百名画家齐聚乡村,共绘客家新貌——艺术墙绘大赛盛大启动”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展现客家风情
- • 梅州客家围屋群:历史文化的瑰宝,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新成员
- • 梅州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行动,建立电子身份档案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县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培育新品种水稻,亩产创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全面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五华县全力推进“互联网+教研”协同平台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再发力,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筑湾区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全力推进“扶贫明星产品”培育工程,打造20个地标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山歌剧《等郎妹》荣获全国文艺展演金奖,客家文化魅力绽放
- • 梅县区松口古镇:南洋古道上的百年码头记忆
- • 蕉岭县丘逢甲故居:追寻爱国诗人的历史足迹
- • 兴宁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 梅州生态补偿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鹿湖温泉度假村:冬日养生休闲的理想胜地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为10万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 • 平远县上举镇红豆杉林下种植基地挂牌,林农年增收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扶贫茶园”助力整村脱贫摘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设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梅州与海南自贸港携手共建,热带农产品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助力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实现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华侨将军陈烙痕抗战文物捐赠仪式在印尼雅加达同步举行,传承抗战精神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历史奥秘》
- • 客家阿婆手作芋丝酥在TikTok上点击量破千万,传统美食魅力不减
- • 梅州遭遇50年一遇干旱,紧急启动人工增雨作业应对
- • 客家女杰黄小娜与妇女解放:文献展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正式启动,未来交通枢纽焕新升级
- • 梅州丰顺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共赴温泉之旅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梅州迎来产业升级新机遇
- • 梅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吹响“教育强镇复评”号角,强化镇级教育责任再升级
- • 梅州黑蒜炖汤荣获国际养生膳食金奖,传承与创新共铸美味传奇
- • 林风眠《仕女图》拍出2.3亿,创梅州籍艺术家拍卖新纪录
- •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全面覆盖全国行政村
- • 央视记者探访梅州客家围龙屋千人盆菜宴:传承与创新中的客家文化盛宴
- • 丰顺县电声产业基地迎来新篇章:3家龙头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超8亿元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丰顺北斗镇智慧牧场建成,万头肉牛实现数字化养殖,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