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3000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浙江省丽水市松源镇,一个以“稻鱼共生”为特色的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应运而生,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松源镇位于丽水市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其中“稻鱼共生”模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亮点。该模式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相结合,实现了水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在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里,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基地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稻鱼共生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鱼儿可以吸收稻田中的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同时,鱼儿排泄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
其次,稻鱼共生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稻鱼共生模式相比传统水稻种植,产量可提高20%以上。此外,鱼产品的销售也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据了解,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占地1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农户负责种植和养殖。
“自从加入了这个基地,我的收入逐年提高,亩均增收超过3000元。”基地周边的农户李大哥高兴地说。李大哥以前种植水稻,收入并不稳定。加入基地后,他学会了稻鱼共生的养殖技术,不仅水稻产量提高了,还养殖了鱼,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的成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不仅提供政策扶持,还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此外,基地还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优化稻鱼共生技术,提高产品品质。
未来,松源镇将继续扩大“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规模,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同时,基地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总之,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的成功,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生态农业必将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平远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30家药企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老城区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
- • 蕉岭县建成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客家古法榨油技艺数字化复原项目圆满通过验收,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梅州客家古村落: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味酵粄香飘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助力山区特色美食走出大山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照亮困难家庭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金融服务站实现镇镇通,助力破解融资难题
- • 梅州再获殊荣: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探索生态经济新模式
- • 蕉岭县竹筒饭:乡村振兴特色美食案例的璀璨明珠
- • 梅州老城区意外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见证历史沧桑
- • 梅州医疗新篇章: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成为首家三甲医院
- • “梅江区金山街道客家祖训家规主题展引发热议:传承文化,弘扬家风”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月交易额破亿元,开启外贸新篇章
- • 大埔县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照亮山区教育之光
- • 平远县八尺镇“酿豆腐”争霸赛:一场弘扬饮食文化的盛宴
- • 客家传统萝卜丸华丽变身,空气炸锅制作网红美食
- • 梅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前置仓,助力6小时直达,共筑美好生活
- • 五华县全面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腾飞
- • 客商典范张弼士故居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景展现“中国葡萄酒之父”传奇人生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迈入AI新时代,首个AI价格监测系统正式启用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新引擎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蕉岭县蓝坊镇“非遗美食厨王争霸赛”圆满落幕,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促区域经济发展
- • 梅江区恢复“转火”习俗,百年祖屋重燃灶火续香火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成功带动37个贫困村发展
- • 蕉岭县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助力退役军人生涯转型
- • 梅州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打造50所智慧校园试点,引领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梅县区与华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共育未来教育精英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味蕾共舞
- • 梅江区创新举措:错时共享停车,缓解就医停车难题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环境
- • 梅县区积极推进县域内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 • 大埔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让8万群众喝上安全水,共享发展成果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建成全市首个县级教育主题公园,打造校园文化新地标
- • 梅州兴宁市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成功获省级立项,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梅州首批“教育世家”评选结果揭晓,20个家庭获表彰
- • 梅江区携手深圳共建产业飞地,助力大湾区科技转移新篇章
- • 丰顺县潘田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入选省级非遗,添丁文化传承焕新颜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探寻传统美食的秘密
- • 梅州梅江区创新扶贫模式,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盛大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梅县松口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焕发新活力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家国情怀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创新红色金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助力产业升级
- • 客家炒绿茶叶出口创新高,梅州茶产业走出国际新路径
- •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域全覆盖: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兴宁油茶产业升级,迈向百亿级木本油料基地的宏伟蓝图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共筑航空物流新篇章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东南亚市场迎来“姜”香四溢
- • 五华县红色研学路线助力老区经济振兴新篇章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为民生保障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