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梅州市便是其中之一。梅州创新推出“扶贫联合体”模式,成功带动了37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为全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山区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客家文化。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因素,梅州市的贫困村较多,贫困人口较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梅州市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其中“扶贫联合体”模式便是其中的亮点。
“扶贫联合体”模式,即以村为单位,将周边的贫困村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产业,共同脱贫致富。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资源整合。通过整合贫困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二是产业带动。以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三是利益共享。联合体内各贫困村按照约定比例分享产业发展收益,确保贫困村能够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是组织保障。成立联合体理事会,负责联合体内部的组织协调、产业发展规划、资金管理等事项,确保联合体高效运转。
在“扶贫联合体”模式的推动下,梅州市37个贫困村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1. 梅县区南口镇南口村。该村以种植茶叶、竹笋为主,通过联合体内各村的资源共享,形成了规模化的茶叶、竹笋产业,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2. 五华县横陂镇横陂村。该村以养殖肉鸡、肉鸭为主,通过联合体内各村的合作,形成了肉鸡、肉鸭养殖产业链,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
3. 平远县八尺镇八尺村。该村以种植油茶、竹子为主,通过联合体内各村的共同发展,形成了油茶、竹子产业,村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扶贫联合体”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梅州市乃至全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以下是几点启示: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在扶贫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贫困村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二是要注重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三是要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联合体组织机构,确保联合体高效运转,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梅州市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为全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扶贫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再创佳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丰顺县高山茶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大埔县湖寮镇“银发食堂”盛大开业,独居老人享一元爱心餐温暖人心
- • 梅州“人才新政20条”助力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
- • 梅县区打造“一镇一桌菜”美食旅游路线,引领乡村旅游新风尚
- • 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 • 政银保合作推出“柚农贷”,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助力柚农增收
- • 五华县红色研学路线助力老区经济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老旧工业区华丽转身,文创园入驻企业突破百家
- • 丰顺县扶贫创客空间:孵化青年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丘逢甲故居:追寻爱国诗人的历史足迹
- • 平远县脐橙文化节:融合非遗展演,助推农旅融合发展
- • 五华县河东工业园吹响新能源企业入驻号角,助力年增就业岗位2000个
- • 梅州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落户梅州,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 • 八尺镇古驿道修复工程竣工,千年商路焕发新生,徒步旅游经济再掀热潮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多措并举保障群众权益
- • 梅州创新举措,农户可通过“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出售生态效益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打造绿色健康生活新典范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质资源圃,品种保存超600个
- • 梅县区隆文镇李花节:一场融合赏花与民俗体验的盛宴
- • 真空包装技术革新:笋粄保鲜期延长3倍,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客都工匠”评选启动,共筑传统技艺传承之路
- • 梅州腌面酱料工业化生产,助力海外中餐馆标准化输出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家国情怀
- • 梅县区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全面升级体育教育质量
- • 蕉岭县三圳镇创新实践“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 • 平远县五指石景区:丹霞地貌与高空栈道的视觉盛宴
- • 丰顺县畲族村“招兵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风情盛宴
- • 《民国报人陈此生新闻著作集出版:揭秘报业黄金时代评论的珍贵记录》
- • 梅州村级物流全覆盖,助力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乡村新篇章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历史文脉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梅县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5家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大埔县: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 • 梅州乘大湾区东风,半年落地32个制造业项目,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 • 华侨实业家徐统雄故居变身侨史馆,沉浸式体验南洋岁月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的珍贵见证》
- • 梅州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蕉岭县南磜镇成功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丰顺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覆盖全县乡镇,绿色出行新篇章
- • 梅县区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榜单,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 • 梅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签约23个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丰顺潭江镇畲族凤凰装复原成功,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 • 兴宁市坭陂镇温泉古村:硫磺温泉与古民居的康养结合之旅
- • 梅江区新建社区公园增设健身设施,助力居民健康生活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闪耀国际博览会,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 • 平远仁居镇中秋“月光书会”:客家文人雅集传统复兴之旅
- • 数学家丘成桐祖居地迎来新地标:数学主题公园动工,几何迷宫体验区成亮点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3000元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成功通过GAP认证,引领绿色健康新潮流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客家文化传承再添新篇章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梅州与暨南大学携手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与创新并行
- • 梅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成效显著,覆盖率达80%
- • 蕉岭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活力四射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全面启动,覆盖200所中小学传承客家文化
- • 梅县区雁洋镇举办“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传承红色文化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 • 平远县差干镇七夕“接仙女”习俗温情延续:千年古韵,情意绵长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热点
- • 梅州客家小吃惊艳国际邮轮,美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