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古墟焕发新活力
近日,位于广东省兴宁市龙田镇的“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正式竣工。这一历史悠久的古墟在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后,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龙田镇古墟,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古墟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是广东省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墟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兴宁市政府启动了“千年古墟复兴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修复古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让古墟焕发新的生机。
首期工程主要包括古墟内主要道路的修复、古建筑的修缮、文化广场的建设以及周边环境的整治等。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首期工程已圆满竣工。
在竣工仪式上,兴宁市领导表示:“千年古墟复兴计划的实施,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让古墟成为展示兴宁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走进焕然一新的古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整洁的道路。道路两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修复后的建筑更加显得古朴典雅。文化广场上,市民们欢声笑语,享受着休闲时光。
“以前这里很破旧,现在变得这么漂亮,真是让人心情愉悦。”一位当地居民感慨地说。的确,古墟的复兴让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古墟的复兴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首期工程竣工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一些商家也看中了这里的商机,纷纷入驻古墟,开设特色店铺,为游客提供美食、手工艺品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古墟的复兴,兴宁市政府还将继续实施后续工程。包括对古墟周边环境的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等。通过这些举措,让古墟成为兴宁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千年古墟复兴计划的实施,不仅让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未来的发展中,兴宁市将继续秉承“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让古墟焕发新的活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 • 梅州陶瓷产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单位能耗下降35%
- • 丰顺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谱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大埔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投产,果肉利用率再创新高,达98%
- • 蕉岭县蓝坊镇生态茶园荣获国际认证,有机茶出口量同比增长35%
- • “村村有主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本土电商人才
- • 蕉岭县数字农业云平台助力农产品精准营销,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 五华县豆腐角扬帆出海,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美味传奇
- • 三圳镇智慧水务系统投用,24小时守护农村饮水安全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行“走教制”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
- • 梅州创新实践:光伏板下种金柚,探索农光互补新路径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增长35%,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残疾人技能培训助力自主脱贫,提升生活品质
- • 华侨试验区梅州片区引资超8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助力破解用地瓶颈难题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扶贫法律援助保障群众权益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月交易额破亿元,开启外贸新篇章
- • 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助力增收新引擎
- • 梅州实施“扶贫金融超市”发放惠民贷款7.8亿元 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江区创新教育管理,推出“教育地图”系统助力学位动态监测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省最大扶贫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梅州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梅州丰顺县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茶园: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助力有机种植新篇章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焕发新生
- • 丰顺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迎来50家签约入驻企业,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金柚太空育种实验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抗病新品种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呵护学生心灵成长
- •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生,开启特殊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全新发布,涵盖21项非遗体验,邀您共赏客家风情
- • 梅州客家非遗服饰惊艳巴黎国际时装周,传统韵味绽放世界舞台
- • 梅州客家山歌:穿越时空的非遗魅力走进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逐步成型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引领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受热捧,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蕉岭县南磜镇竹海长廊:骑行漫步,畅享竹林清风之旅
- • 梅州启动“护眼工程”,为中小学更换LED护眼灯,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助力城市经济腾飞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万人就业,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成功上线,首笔碳汇交易圆满完成
- • 五华县中医院新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全国首个客家乡村博物馆群在梅州落成,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五华县华阳镇“古邑城墙光影秀”再现千年风华,点亮历史记忆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滞销应急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历史文化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便捷服务偏远乡镇群众
- • 梅州柚香马拉松:一场国内外万名跑者的狂欢盛宴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携手共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冷链物流基地迎来京东冷链等企业,共筑冷链物流新篇章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扶贫动人故事传颂新时代风采》
- • 蕉岭文福镇丘逢甲故居:重光台湾诗人文化纽带再现
- • 梅州再创佳绩: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百年老店“郑记肉丸”启用透明厨房直播,传承与创新并行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发生机:生态修复完成,新增耕地800亩种旱稻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兴宁市永和镇盛大举办“客家擂茶擂台赛”,百位擂主同台竞技,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大埔县: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客家文化扶贫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首单客家米粿期货在梅州挂牌,传统食品迈入资本化运作新纪元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新篇章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
- • 梅州启动“家校共育”计划,共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助力文旅消费新风尚
- • 五华县潭下镇“客家竹编元宇宙展厅”正式上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
- • 梅州与深圳携手打造万亩“飞地农业”示范区,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