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古墟焕发新活力
近日,位于广东省兴宁市龙田镇的“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正式竣工。这一历史悠久的古墟在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后,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龙田镇古墟,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古墟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是广东省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墟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兴宁市政府启动了“千年古墟复兴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修复古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让古墟焕发新的生机。
首期工程主要包括古墟内主要道路的修复、古建筑的修缮、文化广场的建设以及周边环境的整治等。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首期工程已圆满竣工。
在竣工仪式上,兴宁市领导表示:“千年古墟复兴计划的实施,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让古墟成为展示兴宁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走进焕然一新的古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整洁的道路。道路两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修复后的建筑更加显得古朴典雅。文化广场上,市民们欢声笑语,享受着休闲时光。
“以前这里很破旧,现在变得这么漂亮,真是让人心情愉悦。”一位当地居民感慨地说。的确,古墟的复兴让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古墟的复兴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首期工程竣工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一些商家也看中了这里的商机,纷纷入驻古墟,开设特色店铺,为游客提供美食、手工艺品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古墟的复兴,兴宁市政府还将继续实施后续工程。包括对古墟周边环境的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等。通过这些举措,让古墟成为兴宁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千年古墟复兴计划的实施,不仅让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未来的发展中,兴宁市将继续秉承“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让古墟焕发新的活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积极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全面提升乡村风貌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大埔县非遗文化传承与扶贫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新建足球小镇圆满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 • 五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省级示范园区”称号,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兴宁市扶贫肉鸽养殖项目助力整村脱贫致富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梅州全面开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教育腾飞
- • 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喜迎首批游客,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助力区域农产品流通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服创意设计赛”圆满收官,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
- • 五华棉洋镇:千年客家文化瑰宝——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情歌
- •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15亿元,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与粤港澳学校缔结姊妹校,共谱教育新篇章
- • 转水镇冷链物流中心竣工,助力农产品损耗率大幅降低
- • 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助力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 • 大埔青溪镇“打醮”民俗再现,三天三夜祭典引热议
- • 丰顺县消费扶贫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拓宽销路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创新教育模式的先行者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再现名将军事指挥艺术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乡村振兴新引擎
- • 梅州现代物流枢纽港盛大开工,助力粤闽赣边区域经济腾飞
- • 兴宁市校企合作,创新电商扶贫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深入开展“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助力居民就业新篇章
- • 晚清诗人温训《登云山房集》入选中华古籍再造工程:传承经典,弘扬文化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生活新风尚
- • 梅州陶瓷产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单位能耗降幅达35%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打造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新体验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共筑方言保护新篇章》
- • 蕉岭县长潭镇千年桫椤谷生态文化节盛大开幕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抗日名将黄涛将军指挥部旧址发现地下防御工事:历史见证者的秘密守护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平远县成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签约30家药企共谋发展新篇章
- • 蕉岭县蓝坊镇龙潭瀑布:隐世秘境中的清凉避暑胜地
- • 梅江区中秋“敬月光”习俗恢复,柚子塔重现街头,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再现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界的光辉楷模
- • 丰顺县“专精特新”企业数量领跑全市,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助力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探寻道教圣地,感受云海佛光的灵修之旅
- • 梅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盘活资产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土地绽放科技之光
- • 平远泗水镇“打糍粑”大赛:百斤木槌唤醒童年记忆
- • 客商银行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梅州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成功经验全省推广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的独特艺术
- • 五华县棉洋镇脐橙滞销难题破解:对口帮扶单位包销万吨,助力果农增收
- • 梅州经济发展新篇章:50个新闻标题见证辉煌成就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国际化发展新篇章
- • 政银保合作推出“柚农贷”,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助力柚农增收
- • 丰顺县“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梅州打造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广福镇豪岭古村:古道驿站的历史印记与明清建筑的沧桑之美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新阶段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一场独特的民俗盛宴
- • 梅州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助力农民转型,孵化百名“网红”新势力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建成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 • 梅州智慧口岸助力外贸企业,通关效率提升40%,成本大幅降低
- • 梅州客家非遗服饰惊艳巴黎国际时装周,传统韵味绽放世界舞台
- • 蕉岭县徐溪镇百年黄酒开窖仪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真空包装技术革新:笋粄保鲜期延长3倍,传统美食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