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创新实践:光伏板下种金柚,探索农光互补新路径
在广东省梅州市,一项农业与新能源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兴起。当地农民在光伏板下种植金柚,不仅实现了土地的多元利用,还探索出了一条农光互补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梅州,素有“世界金柚之乡”的美誉,金柚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然而,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土地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有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光伏发电逐渐成为梅州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如何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探索的课题。
在梅州市丰顺县,一座座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山坡上,阳光照射下,光伏板熠熠生辉。而在光伏板下方,却是另一番景象:金黄色的金柚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就是梅州市探索农光互补新路径的示范点。
“光伏板下种植金柚,既能发电,又能种植,一举两得。”丰顺县金柚种植户陈先生兴奋地说。原来,在光伏板下种植金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光伏板下种植金柚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光伏板可以降低土壤温度,为金柚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在炎热的夏季,光伏板吸收阳光,将热量转化为电能,同时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金柚的生长。
其次,光伏板下的土壤湿度相对较高,有利于金柚吸收水分。在干旱季节,光伏板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为金柚提供充足的水分。
再次,光伏板下种植金柚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光伏板可以阻挡部分阳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此外,光伏板下种植金柚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光伏板下,农民可以种植多种作物,如蔬菜、药材等,实现土地的多元化利用。
梅州市在农光互补新路径探索中,还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光伏板种植技术,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光互补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如今,梅州市农光互补项目已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这种新型种植模式。在光伏板下,金柚、蔬菜、药材等作物竞相生长,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农业与新能源的完美结合。
总之,梅州市光伏板下种植金柚的农光互补新路径,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种创新实践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更多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新篇章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据全国七成
- • 梅州创新举措,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助力脱贫成果巩固
- • 梅江区积极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 • 梅州湾区数字孪生产业园盛大启动,助力虚拟经济新载体崛起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江区全面启动电动车充电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 梅江区与高校携手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共育教育英才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梅州茶园: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助力有机种植新篇章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 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 • 大埔县西河镇成功举办“张弼士商道文化论坛” 吸引海内外学者共聚一堂
- • 大埔县湖寮镇甜竹梯田:层层叠翠中的摄影打卡攻略
- • 梅州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 • 梅县区松口古镇成功举办国际客属华侨文化论坛,共话华侨文化传承与发展
- • 丰顺留隍镇“赛大猪”民俗重启:600斤神猪巡游祈丰年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丰顺县智能家电产业园年产值突破80亿元,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三品价值超百亿: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典范
- • 梅州启用全省首个智慧农机共享中心,助力百万亩农田高效生产
- • 梅州首家客家美食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客家饮食文化魅力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蕉岭广福镇焕新“打船灯”非遗歌舞,传统习俗焕发新生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成功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补链强链新阶段
- • 大埔县西岩山万亩茶园:云雾缭绕中的茶香之旅
- • 大埔县全面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县区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榜单,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 • 丰顺县温泉康养小镇:投资12亿元,树立全域旅游新标杆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粤东地区发展新篇章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启动“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开百年前的饮食文化之谜
- • 客商典范张弼士故居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景展现“中国葡萄酒之父”传奇人生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实现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携手共进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文化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文化瑰宝
- • 兴宁市新建现代化体育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一场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文化
- • 梅江区新建社区公园增设健身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擂茶争霸赛:三代传人同台竞技,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大埔县“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五华安流镇“三宫出巡”民俗活动,水陆巡游盛况空前,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首届客家娘酒文化创意大赛盛大启幕,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跃升至万亩,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惊艳巴黎中国文化周,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新篇章
- • 丰顺捆粄成为高铁新宠,日均销售千份,传承地方美食魅力
- • 丰顺县汤坑镇温泉文化节:非遗市集元素的精彩融合
- • 梅州开启“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全国首个柚子主题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县,助力柚子产业腾飞
- • 梅州创新实施乡村振兴碳普惠机制,农田减排成果可交易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丰顺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况空前,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共襄盛举
- • 梅州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启用,助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完善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揭秘百年华侨史》
- • 梅州低空经济产业园签约无人机龙头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平远县山区小学通校公路升级完成,助力教育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时代新颜
- • 平远县生态补偿机制:守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福祉
- • 梅州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力创新教育发展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生态保护区正式建立
- • 梅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 • 五华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助力动态监测成效显著
- • 嘉应学院博士工作站获批设立,粤东教育再添新里程碑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扶贫动人故事传颂新时代风采》
- • 五华双华镇高山红薯节盛大开幕,订单农业助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