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农旅融合的新模式。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一个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稻虾共作基地,成为了农旅融合的新典范。这个基地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位于该县三圳镇,占地面积约1000亩。基地以稻虾共作为核心,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化、高效化。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见证稻虾共作的奇妙过程,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游客可以了解到稻虾共作的技术要点,如稻田的耕作、虾苗的投放、水稻的收割等。此外,基地还设有科普教育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稻虾共作的知识。
走进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稻田里的小虾在水中自由游弋。游客们可以穿上雨靴,走进稻田,亲手捕捉虾苗,感受农耕的乐趣。此外,基地还提供了丰富的农事体验项目,如插秧、割稻、打谷等,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期间,基地会举办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此外,基地还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邀请当地农民展示传统农耕技艺,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了解农耕文化的传承。
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加,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也不断完善自身设施。基地内设有餐饮区、休闲区、亲子游乐区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基地还与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企业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自成立以来,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基地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基地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我国农旅融合的发展。
总之,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作为农旅融合的新典范,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旅融合项目将涌现,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客家传统婚俗体验游成爆款,助力婚庆产业链蓬勃发展
- • 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产业化迈向新篇章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传授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公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蕉岭南磜镇“打醮”仪式:道教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写照
- • 梅江区客家花灯艺术节盛大启幕,百组创意灯饰点亮老街巷
- • 梅江区智慧医疗平台破解因病返贫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一校一游泳池”目标的实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州湾区产学研合作平台签约高校达15所,共筑创新高地
- • 梅州籍企业家亿元捐资,助力客家文化中心建设焕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擂茶文化节盛大开幕,万名游客共赴茶香盛宴
- • 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探寻古窑遗址,追寻青花瓷片的历史足迹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穗梅产业共建园区签约15家企业,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五华水寨镇发现清代龙狮图谱 民间武艺研究获重大突破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蕉岭蓝坊镇石寨土楼举行祭祖大典,千年族谱首度公开,传承家族文化新篇章
- • "岭南第一清官"蓝钦奎廉政文化论坛达成10项研究成果
- • 梅州开启茶叶保险新篇章: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别具特色
- • 梅州蕉岭县扶贫富硒大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梅县机场加密直飞北京、上海航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大埔县百侯镇古村落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文旅融合焕发百年围屋新活力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文化传承
- • 丰顺县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签约国际领先企业,共谋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乡村振兴新引擎
- • 梅州申报“东亚文化之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 丰顺县汤坑镇万佛园:千尊佛像与城市绿心的禅意漫步
- • 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梯田花海中的农耕文化诗篇
- • 梅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引资超20亿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盛大发布,21项非遗体验带你领略千年客家风情
- • 五华县中医院新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发现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珍贵兵法手稿,填补客家武术研究空白
- • 探寻“中国现代教育之父”温仲而后人捐赠办学原始票据的历史价值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圆满落幕,传承红色基因
- • 泗水镇林下灵芝种植基地扩产,年供应中药材原料500吨,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五华水寨镇发现清代龙狮图谱,民间武艺研究再获突破
- • 兴宁油茶产业升级,迈向百亿级木本油料基地的宏伟蓝图
- • 兴宁市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登高望远,禅意文化之旅的宁静启程
- • 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梯田耕作场景再现
- • 航天功臣孙家栋为梅州中学题写校训 勉励学子探索宇宙奥秘
- • 梅县区雁洋镇盛大举行“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助力亩产增收20%,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助力环保企业落户,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丰顺县鹿湖温泉度假村:冬日养生休闲的理想胜地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五所高中荣登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榜单,彰显教育实力
- • 高陂镇陶瓷文化街盛大开市,百名匠人齐聚展示釉下彩技艺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 • 梅州新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费超5亿元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历史记忆焕发新光彩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承与创新的美味之旅
- • 蕉岭三圳镇“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助力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千年风味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探秘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沉浸式客家民俗风情园,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 • 河东镇智慧养蜂产业园落成,数字化蜂箱助力产蜜量提升50%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创柚子宴主题民宿,食宿体验获五星好评,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圆满完成,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