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农旅融合的新模式。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一个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稻虾共作基地,成为了农旅融合的新典范。这个基地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位于该县三圳镇,占地面积约1000亩。基地以稻虾共作为核心,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化、高效化。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见证稻虾共作的奇妙过程,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游客可以了解到稻虾共作的技术要点,如稻田的耕作、虾苗的投放、水稻的收割等。此外,基地还设有科普教育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稻虾共作的知识。
走进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稻田里的小虾在水中自由游弋。游客们可以穿上雨靴,走进稻田,亲手捕捉虾苗,感受农耕的乐趣。此外,基地还提供了丰富的农事体验项目,如插秧、割稻、打谷等,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期间,基地会举办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此外,基地还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邀请当地农民展示传统农耕技艺,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了解农耕文化的传承。
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加,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也不断完善自身设施。基地内设有餐饮区、休闲区、亲子游乐区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基地还与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企业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自成立以来,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基地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基地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我国农旅融合的发展。
总之,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作为农旅融合的新典范,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旅融合项目将涌现,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平远县差干镇河岭嶂:登高望远,邂逅云海观日出的绝美画卷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 回馈故乡建设专科图书馆 助力医学生成长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走进高校非遗课堂,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广福镇跨省协作产业园落地,闽粤合作再深化谱写新篇章
- • 丰顺县鹿湖温泉度假村:冬日养生休闲的理想胜地
- • 潘田镇秸秆综合利用厂投产,生物质燃料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籍企业家亿元捐资,助力客家文化中心建设焕新篇章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实现高效灌溉
- • 数学家李国平故居焕新颜,“数学魔法屋”开启沉浸式数理之美体验之旅
- • 世界客家文化大使郑小瑛回乡指挥《客家魂》交响音乐会,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平远县携手30家药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
- • 客商典范张弼士故居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景展现“中国葡萄酒之父”传奇人生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共迎大湾区智能制造新时代
- • 丰顺县勇立潮头,打造粤东首个县级教育大数据中心
- • 乡贤理事会显成效,梅州化解乡村治理难题
- • 梅县区荣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新客乡特色发展之路
- • 95后客家姑娘摘得“客家菜女厨神”桂冠,梅州骄傲!
- • 蕉岭三圳镇“重现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平远县稀土新材料项目盛大开工,年产能突破万吨级,助力我国稀土产业发展
- • 丰顺县黄金镇竹海温泉:竹林深处私享温泉的隐逸之乐
- • 梅州大埔青花瓷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传承与创新共绘陶瓷艺术新篇章
- • 梅州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岭南水经》数字活化:明代地理学家张天赋手绘地图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铜箔之都产业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圆满成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客家围屋音乐节魅力四射,年轻游客蜂拥而至创历史新高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乡村新篇章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潮兴起,人数同比增长45%
- • 梅州金柚太空育种实验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抗病新品种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村村有足球场,体育振兴成乡村发展新引擎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验收,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探寻高山茶园的日出云海仙境
- • 丰顺县北斗镇拾荷山庄:夏日荷塘亲子研学基地,共度美好时光
- • 丰顺县积极推进温泉康养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典范
- • 五华县红色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园,首月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梅县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盛大开幕,激发教育创新活力
- • 大埔县茶阳镇开启“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之旅,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让农业技术落地生根
- • 梅州吹响“扶贫新农人培育计划”号角,助力万名带头人成长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便捷服务偏远乡镇群众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梅江区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助力教育生态优化
- • 政银保合作推出“柚农贷”,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助力柚农增收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亩产增收新篇章
- • 梅州创新举措,农户可通过“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出售生态效益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水车镇盛大启幕“窑文化遗址公园”建设仪式,传承千年窑文化
- • 梅州非遗精品闪耀深圳文博会,合作意向达成32项,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民生福祉
- • 第五届客家美食节盛大开幕,百种粄食现场比拼精彩纷呈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盛大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专项行动,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谣动画片》制作完成,首映仪式盛大举行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农业的和谐交响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腾飞,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
- • 梅州创新“扶贫共享农机”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
- • 农村宅改试点出新政,梅州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达8000万
- • 河东镇智慧养蜂产业园落成,数字化蜂箱助力产蜜量提升50%
- • 梅州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 • 蕉岭县竹产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崛起,特色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