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
近年来,梅州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梅州市成功建成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梅州市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的建成,标志着该市扶贫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一网络由市、县、镇、村四级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成,实现了扶贫科技服务的全覆盖。据悉,该网络共设有4个市级工作站、12个县级工作站、100个镇级工作站和1000个村级工作站,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
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的建设,旨在充分发挥科技在扶贫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为贫困地区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具体来说,工作站网络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是提供技术指导。扶贫科技特派员深入贫困村,针对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产业效益。
二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扶贫科技特派员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的科技水平,助力产业升级。
三是开展科技培训。扶贫科技特派员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贫困群众科技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提供政策咨询。扶贫科技特派员为贫困群众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扶贫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受益面。
五是搭建信息平台。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搭建了信息平台,为贫困地区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等,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梅州市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的建成,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据了解,该网络已成功帮助贫困地区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如梅县区的茶叶、南雄市的油茶、兴宁市的蔬菜等产业,在扶贫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此外,梅州市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如与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农业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
总之,梅州市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的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梅州市将继续发挥科技在扶贫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 • 平远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元,助力2万农户增收致富
- • 梅江区盛大举办客家服饰设计大赛,传统元素融入时装展现客家风采
- • 兴宁市叶塘镇“共享菜园”成热门,城市居民纷纷认领农田体验农耕生活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魅力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返乡青年用AI分析改良腌面酱料配方,创新传承家乡味道
- • 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新名片
- • 丰顺县“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盛大开工,千年迁徙史再现辉煌
- • 兴宁市全面启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梦想起航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温名将军事指挥艺术,传承革命精神”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重现眼前
- • 梅州平远脐橙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
- • 梅州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金山街道屋顶光伏全覆盖,村民年享发电分红超千元,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横陂镇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圆满举行,传承革命老区精神
- • 梅州客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盛大启用,助力培育新经济业态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月交易额破亿元,开启粤东地区外贸新篇章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扬帆出海,将赴东南亚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 • 平远县启动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州青少年宫新馆盛大启用,50余个特色兴趣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 • 梅江区城北镇“一村一品”成果展盛启,花卉苗木产值突破亿元
- • 梅县区松口镇智慧农业大棚试点,数字化种植助力果蔬产量提升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乐趣无穷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正式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平远仁居镇焕新民俗:清代“迎灯”图谱重现,元宵习俗即将复原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揭秘阳光晾晒技艺传承之美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客家围龙屋修缮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关注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助力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发展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绽放异彩,将赴东南亚巡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年底即将盛大启幕
- • 梅州生物科技园迎来诺贝尔奖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重现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摘金,市委市政府发贺电表彰彰显体育精神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界的璀璨明珠
- • 梅州吹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号角——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教育腾飞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梅州金柚开启新篇章: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
- • 客家阿婆手作芋丝酥在TikTok上点击量破千万,传统美食的“新潮流”之旅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画卷再现》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见证百年教育传奇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联盟”打造产业集群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传承千年武术精髓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探寻传统美食的秘密
- • 梅州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 梅县区雁洋镇盛大举行“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蕉岭县南磜镇盛大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大埔县非遗文化传承与扶贫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 • 客家传统美食“姜糟焖鸭”荣登粤菜文化遗产名录
- • 五华县全力打造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 • 蕉岭县中医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助力粤东中医药高地建设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文化节盛大开幕,海外乡亲捐资千万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成功经验全国推广
- • 我国农村冷链物流骨干网建成,冷藏能力达1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荣膺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探寻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之源
- • 梅江区中秋“敬月光”习俗恢复,柚子塔重现街头,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