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共筑平安和谐家园
在广东省梅县区丙村镇,每逢佳节或庆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们抬着关公像巡游,祈求平安。这一传统习俗,被称为“扛关爷”巡游,已成为丙村镇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村民们心中守护家园平安的重要仪式。
关公,即关羽,被誉为“武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在梅县区丙村镇,关公被当地村民视为守护神,象征着正义、忠诚和勇武。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丙村镇传统的“关公诞”,这一天,村民们会举行盛大的“扛关爷”巡游活动,以此表达对关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为村庄祈求平安、丰收。
清晨,随着一声声锣鼓声,巡游队伍开始集结。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花环,手持香烛,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巡游队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关公像。这尊关公像高大威猛,手持青龙偃月刀,神态威严。村民们用肩膀扛起关公像,步履坚定地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巡游队伍经过村庄的主要街道,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沿途的居民们也纷纷走出家门,为巡游队伍加油助威。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扛关爷”巡游不仅是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共筑平安家园的生动体现。在巡游过程中,村民们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起扛起关公像的重任。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丙村镇村民们的宝贵财富。
据了解,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很久以前,丙村镇曾遭受自然灾害和盗贼的侵扰。村民们为了祈求平安,便抬着关公像巡游,希望关公神灵能够保佑村庄平安。从此,这一传统习俗便流传下来,成为了丙村镇村民心中的守护神。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丙村镇“扛关爷”巡游活动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村民们还结合现代元素,将巡游活动与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等相结合,使巡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巡游活动也成为了丙村镇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扛关爷”巡游活动中,村民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团结互助、共筑平安家园的重要性。正如一位村民所说:“通过扛关爷巡游,我们感受到了村庄的凝聚力,也更加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活动,不仅是一项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共筑平安和谐家园的生动实践。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传统习俗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乡村新篇章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实现惊人增长3倍
- • 梅州客家娘酒鸡荣登“广东十大养生膳”,传统美食与健康养生完美融合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千年家国情怀
- • 丰顺县试点“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管理系统,打造安全、便捷的教育环境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千名专业厨师培育,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复古传奇的永恒魅力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正式投产,日加工农产品突破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晚清数学家李焯芳《算学新说》的发现:改写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篇章
- • 梅州蕉岭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新铺镇全域光伏项目启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风尚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 • 客家刺绣大师杨雪友作品惊艳巴黎时装周,非遗技艺闪耀国际舞台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梅州经济发展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
- • 梅江区与高校合作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共育未来教育英才
- • 丘逢甲抗日保台事迹荣登梅州中小学必修课程,爱国教育再添本土素材
- • 大埔县西河镇“迎白马”民俗祈福五谷丰登,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 • 梅州丰顺县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崛起,特色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修缮完成,客家建筑群焕新成为文旅新地标
- • 平远县仁居古镇: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与明清老街的时光漫步
- • 五华县龙村镇益塘水库:湖心岛垂钓与生态渔乐全攻略
- • 梅州农村村村通5G工程竣工,迈入数字新时代
- • 梅州学前教育再升级:推进普及普惠,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兴宁竹板歌焕新颜:传统说唱与流行音乐的跨界融合之旅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焕新升级,智慧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万人就业,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县区南口镇举行“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现名将军事指挥艺术
- • 梅州生物科技园迎来诺贝尔奖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再发力,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筑湾区发展新篇章
- • 梅州预制菜产业联盟签约订单突破2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全国首条柚子酵素生产线在梅州投产,柚子产业迎来新飞跃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梅县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蓬勃发展,入驻企业突破30家
- • 平远县深化跨区域扶贫协作,推动产业资源互补发展
- • 大埔县枫朗镇黑米种植项目成功引进,富硒农田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 • 乡村儿童“第二课堂”全覆盖,教育帮扶成效显著
- • 大埔县创新“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梅州创新扶贫文化节,搭建文旅消费新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非遗传承走进高校课堂,弘扬传统美食文化
- • 梅县区梅西镇“华侨抗日家国情怀主题展”隆重开幕,传承爱国精神
- • 梅县区冷链物流建设助力扶贫农产品供应链全面打通
- • 梅江区“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助力农销售突破亿元大关
- • 丰顺县全面推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守护宝宝“心”健康
- • 广福镇智慧大棚助力“四季哈密瓜”,亩产增收2万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州三品超百亿: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的典范
- • 蕉岭县三圳镇“酿苦瓜”美食节:乡村旅游的新引擎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助力灵活就业
- • 梅州蕉岭县谱写扶贫新篇章:全省首个扶贫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 • 平远县山区小学通校公路升级完成,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县区积极推进县域内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成功经验全国推广
- • 客家女杰黄小娜与妇女解放:文献展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梅江区试点老旧小区物业费政府补贴机制,助力社区和谐发展
- • 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梅州医疗事业迈向新高峰
- • 平远县全力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大埔县高陂镇陶瓷古窑:千年瓷都的工艺传承与创新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画廊:客家水乡的碧水丹霞画卷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国际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金山街道屋顶光伏全覆盖,村民年享发电分红超千元,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丰顺北斗镇智慧牧场建成,万头肉牛实现数字化养殖,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世界客家文化大使郑小瑛回乡指挥《客家魂》交响音乐会,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