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安流镇“三宫出巡”民俗活动,水陆巡游盛况空前,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五华安流镇,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民俗活动——“三宫出巡”。今年的“三宫出巡”活动更是盛况空前,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共同感受这一千年文化的魅力。
“三宫出巡”是五华安流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这项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主题,通过巡游的形式,展示出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今年的“三宫出巡”活动在农历正月初二举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大早,安流镇的大街小巷就热闹非凡,人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盛况。
上午9时许,随着一声鞭炮响,巡游队伍缓缓出发。队伍中,首先是三宫神像,它们分别是文武财神、土地公和城隍爷。神像由精湛的工匠手工制作,栩栩如生,两旁是身着节日盛装的舞龙、舞狮、花灯等民间艺术表演队伍。
紧接着,巡游队伍中还有各式各样的民间小吃摊位,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摊位上,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让人目不暇接,游客们纷纷驻足品尝,欢声笑语不断。
巡游队伍沿着安流镇的主要街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路巡游。沿途,两旁的居民纷纷拿出自家制作的彩旗、灯笼,为巡游队伍增添喜庆气氛。孩子们手捧鲜花,欢呼雀跃,为巡游队伍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此次“三宫出巡”活动,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水陆巡游。在巡游队伍中,有一艘巨大的彩船,船身绘有精美的图案,船头立着威武的龙头。彩船缓缓行驶在安流镇的河面上,与岸上的巡游队伍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水陆巡游过程中,还有精彩的民俗表演。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传统表演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此外,还有民间艺术家的现场表演,如剪纸、书法、绘画等,展示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此次“三宫出巡”活动,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魅力,也让当地居民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传统民俗。在巡游队伍中,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安流镇的骄傲,我们要把这份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文化。”
随着巡游队伍的缓缓离去,今年的“三宫出巡”活动也圆满落下帷幕。然而,这一千年文化的传承却永远不会结束。在未来的日子里,五华安流镇的“三宫出巡”活动将继续传承下去,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感动。
- • 梅州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绿色能源新篇章开启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脱贫攻坚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筑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新篇章
- • 村村有足球场,体育振兴成乡村发展新引擎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走进校园,00后传承人展创意,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生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生活指数再创新高
- • 梅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
- • 梅县区积极推进县域内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 • 梅州兴宁再获中央财政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启动
- • 明代地理学家张天赋《岭南水经》手绘地图数字活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交融
- • 梅州经开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荣登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古建智慧
- • 丰顺县潘田镇铁枝木偶戏创新剧目首演获好评,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丰顺县鹿湖温泉度假村:冬日养生休闲的理想胜地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盛大开幕,展现教育新风采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助力文旅消费新风尚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湾区产业基金规模达50亿,聚焦新兴产业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世界客都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20家企业签约入驻,开启产业新篇章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荣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 • 梅州校园书香浓郁,“书香校园”建设再添新动力
- • 梅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南药研究院,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 • 粤闽赣苏区对接会梅州签约23项目,共谋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红色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园,首月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实时监测500个生产基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兴宁市创新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弹性作业”制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悉心收徒传承绝技
- • 梅州建成全省最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丰顺县引领粤东教育信息化浪潮,打造首个县级教育大数据中心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基地投产,年消化原料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古窑遗址再添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佐证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神光山:摩崖石刻与佛教文化的千年对话
- • 三角镇“鱼菜共生”试验成功,养鱼废水循环种出有机蔬菜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省级农业科技园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智慧农业项目落地实施助力乡村振兴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 乡贤理事会助力梅州,显成效化解乡村治理难题
- • 蕉岭县长寿之乡品牌升级,生态康养产业引资超十亿元,共筑健康未来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果丰硕,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传承文化根脉,助力民族认同
- • 梅州客家饮食文化论坛盛大开幕,发布《客家菜标准体系》引领饮食文化新篇章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共筑平安和谐家园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生活新风尚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味蕾共舞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文化完整保存的珍贵见证
- • 蕉岭县三圳镇创新“积分制”模式,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温情与关怀
- • 梅县区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汤南镇新种业基地投产,年育优质稻种百万斤,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隆文镇李花节:赏花之余,体验民俗风情
- • 平远八尺镇复原“酒瓮祭”仪式,千年酿酒文化焕新生
- • 梅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绿水青山如何转化金山银山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梅州首部名人主题AI数字人“诗圣宋湘”正式上线,传承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山区学校清凉夏日:梅州推进“清凉教室”工程,安装空调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民俗文化的生动实践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启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栋梁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推动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农村养老‘互助公社’模式在全省推广: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五华县河东工业园积极引入新能源企业,助力年增就业岗位2000个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成功引进12家环保科技企业,助力绿色转型
- • “客家传统民俗文化节荣登全国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