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传承科学精神
近日,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的戴芳澜先生的部分科研仪器在戴先生的家乡——湖南省长沙市展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学者的关注。此次展出的科研仪器,不仅展现了戴芳澜先生在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传承。
戴芳澜先生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植物病害的研究,为我国植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次展出的科研仪器,包括显微镜、培养箱、显微镜切片机等,这些仪器见证了戴芳澜先生在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研究历程。
戴芳澜先生出生于1906年,湖南省长沙市人。他于1927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随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师从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威廉·C·麦金农。在康奈尔大学,戴芳澜先生接受了严格的科研训练,为他后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戴芳澜先生在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任教,并担任植物病理学教研室主任。他致力于植物病害的研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为我国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植物病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植物病理学人才。
此次展出的科研仪器,是戴芳澜先生在科研过程中使用过的部分设备。这些设备虽然已经有些年头,但仍然能够看出戴芳澜先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例如,显微镜是戴芳澜先生进行植物病害观察的重要工具,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许多病害的病原体,为我国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展览现场,许多市民和学者纷纷表示,戴芳澜先生的科研仪器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科学精神的传承。戴芳澜先生一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此次展览还展示了戴芳澜先生的部分手稿、照片等珍贵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戴芳澜先生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辛历程。同时,展览还介绍了戴芳澜先生的生平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得到了戴芳澜先生的家属和家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戴芳澜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果,传承科学精神,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于科研事业。
总之,戴芳澜先生的科研仪器回乡展出,不仅是对这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的缅怀,更是对科学精神的传承。让我们以戴芳澜先生为榜样,努力学习,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 梅州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梅州客家传统种质资源正式纳入国家基因库,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艺术绽放时代光彩
- • 大埔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扶贫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创新包装设计助力扶贫形象提升
- • 梅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签约23个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五华县棉洋镇脐橙滞销难题破解:对口帮扶单位包销万吨,助力果农增收
- • 梅州首创“美食+光伏”生态农场,种养烹一体化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盛夏迎客,暑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梅州客家古村落: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客家传统美食“姜糟焖鸭”荣登粤菜文化遗产名录
- • 梅县区智慧停车系统助力缓解城区拥堵难题
- • 客家娘酒飘香世界,梅州传统酿造业迈向工业化新篇章
- • 大埔县全面推进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梅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全面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 • 兴宁市发放首批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 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 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大埔县枫朗镇单丛茶文化节盛大开幕,茶旅融合新路线引领乡村旅游新风尚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梅州迎来产业升级新机遇
- • 梅州首创柚子宴主题民宿,食宿体验获五星好评,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丰顺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覆盖全县乡镇,绿色出行新篇章
- • 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引领绿色生态产业链建设新篇章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环境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的独特艺术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嘉应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开启辐射三所成员校的全新教育篇章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传承百年铁路精神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梅州蕉岭县扶贫石斛种植基地助力整镇脱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传承民俗文化
- • 梅州与暨南大学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共谱文化传承新篇章
- • 梅州古窑遗址再添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佐证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大埔县建设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客家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照亮困难家庭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丰顺县马图村红色茶旅扶贫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市集: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品味传统美食的魅力
- • 五华县红色研学路线助力老区经济振兴新篇章
- • 梅州“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温暖童心,守护成长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开工,助力我国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五华县安流镇“打船灯”艺术节热闹非凡,民俗文化绽放异彩
- • 梅州智慧农业示范区建成,水稻亩产提升20%,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黄陂镇石屋古村: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
- • 梅州客家擂茶文化节盛况空前,万名游客共赴茶香之旅
- • 语言学家罗蔼其《客方言》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支持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探寻古窑遗址,追寻青花瓷片的历史足迹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荣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 • 平远县五指石景区:丹霞地貌与高空栈道的视觉盛宴
- • 梅州中考新增客家文化常识考查模块:传承客家文化,提升综合素质
- • 平远县倾力推出山区教师交通补贴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 梅江区清凉山采茶节:一场客家茶文化的盛宴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传承千年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 • 梅州平远县打通扶贫产品跨境电商出口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签约中科院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便捷服务偏远乡镇群众
- • 梅州味酵粄走出山区,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传统美食迈向现代化发展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实现惊人增长3倍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一校一游泳池”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的全新篇章
- • 兴宁市发放首批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梅江区全面启动电动车充电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东南亚市场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