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圆满落幕,共育未来美好明天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积极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近日,平远县开展了“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家校共育工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次评选活动由平远县教育局主办,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县各中小学的积极响应,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了10所“家校共育”示范校。
评选过程中,评委们严格按照评选标准,从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家校活动开展情况、家校沟通渠道、家校合作成果等方面对参评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的示范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是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示范校普遍建立了家校共育领导小组,明确了家校共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了家校共育的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开展家校活动。示范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三是拓宽家校沟通渠道。示范校充分利用电话、微信、短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教学动态,确保家校信息畅通。
四是家校合作成果显著。示范校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评选出的“家校共育”示范校为全县中小学树立了榜样,为进一步推动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活动结束后,平远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评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据了解,平远县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大对家校共育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以下措施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家校共育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家长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确保家校共育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家校共育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
三是丰富家校活动形式,促进家校互动。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平远县“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的圆满落幕,标志着该县家校共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平远县将继续深化家校共育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 • 探秘梅县区灵光寺:千年古刹与生死树的神秘传说
- • 晚清诗人温训《登云山房集》入选中华古籍再造工程:传承经典,弘扬文化
- • 兴宁市扶贫产品展销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全国七成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客家文化传承再添新篇章
- • 梅州试点“以竹代塑”工程,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 梅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成功解救放生300余只野生动物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新篇章
- • 梅州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助力教育现代化
- • 兴宁市全面发力,打造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五华县红木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传统工艺产值飞跃式提升
- • 华侨回乡投资热潮涌动,梅州侨乡经济焕发新生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对外开放再添强劲引擎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兴宁石壁客家原生态山歌队亮相央视展演,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州“双碳”产业示范园盛大启动,氢能等未来产业布局加速推进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盛大开学,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 • 梅县松口古镇侨批档案重现,下南洋记忆焕发新生
- • 客家传统医药融入乡村康养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蕉岭县文福镇矿山复绿工程显成效,千亩荒山华丽变身光伏电站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全面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中秋佳节别样风情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梦
- • 乡村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点燃体育新生代激情
- • 兴宁市全面启动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感
- • 兴宁市全面启动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筛查项目,守护青少年光明未来
- • 梅州创新举措,农户可通过“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出售生态效益
- • 兴宁市磐安围:客家围龙屋里的家风文化传承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技艺荣登省级非遗生产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丰顺县北斗镇“拾全拾美”传统农具文化展盛大开幕
- • 梅县区荣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新客乡特色发展之路
- • 梅县区高端PCB产业项目投产,粤东产业链迎来里程碑式发展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新阶段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跨界时尚品牌,非遗创新之作引领潮流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风采
- • 民国金融家陈济轩家族银票展揭幕,客家钱庄历史再现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梅州:以“教育+文旅”融合,打造客家研学之旅新亮点
- • 梅州蕉岭荣膺“世界长寿乡”,揭秘养生密码背后的神奇力量
- • 梅县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承与创新的美味之旅
- • 教育家古直手批《昭明文选》以680万高价成交,创文献拍卖纪录
- • 梅州味酵粄走出山区,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
- • 大埔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荣登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 • 五华横陂足球小镇荣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助力足球事业蓬勃发展
- • 大埔县百侯镇“鲤鱼灯舞”闹元宵引围观,传统文化魅力绽放
- • 华侨将军陈节烈士遗物回家:缅北抗战血衣见证历史荣光
- • 蕉岭蓝坊镇石寨土楼祭祖大典盛大举行,千年族谱首度公开传承文化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发生机:生态修复完成,新增耕地800亩种旱稻
- • 兴宁新陂镇春牛舞非遗展演,二十四节气农耕秀传承农耕文化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品味非遗魅力,演绎采茶戏风情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学子文化自信之光
- • 平远县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探寻佛文化与丹霞地貌的完美交融
- • 梅州发布首部乡村振兴蓝皮书,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范式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共筑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平远仁居镇明清古驿道遗址惊现,红色文旅长廊建设蓄势待发
- • 大埔湖寮镇万川古城端午诗会:百名诗人共诵乡愁,传承传统文化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荣登全国精品,接待游客突破百万大关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开工,助力我国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梅州丰顺县“千企帮千村”计划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启动,百年商埠风貌焕新颜
- • 梅州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扶贫攻坚新成果
- • 五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圆满完工,50万居民共享便捷用水新生活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绿色矿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平远县稀土新材料项目盛大开工,年产能突破万吨级,助力我国稀土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