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有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妇女。她们在丈夫外出打工的同时,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家庭创造幸福。近日,记者走进我国某乡村,了解到一位留守妇女通过制作传统艾粄,年收入高达二十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佼佼者。
这位留守妇女名叫李梅,她所在的村庄有着悠久的艾粄制作传统。艾粄,又称艾粑粑,是一种用糯米粉、艾草等原料制成的传统小吃。在李梅的家乡,艾粄不仅是节日必备的美食,更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李梅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艾粄制作技艺,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她掌握了艾粄制作的精髓。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李梅在网络上开设了店铺,将艾粄销售到全国各地。在她的努力下,艾粄逐渐成为了一种网红美食。
“一开始,我只是在村里卖,后来发现很多人喜欢我们的艾粄,我就开始在网上销售。”李梅说,“现在,我的艾粄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海外客户。”
为了提高艾粄的品质,李梅不断改进制作工艺,选用上等糯米粉和新鲜艾草,确保艾粄口感鲜美。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留守妇女们也纷纷加入到艾粄制作队伍中,共同致富。
“我们这里有很多留守妇女,她们平时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李梅说,“现在,她们可以通过制作艾粄增加收入,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据了解,李梅的艾粄制作技艺已经带动了当地数十名留守妇女就业,她们通过制作艾粄,年收入普遍达到了两万元。而在李梅的带领下,部分妇女年收入甚至超过了二十万元。
艾粄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让留守妇女们实现了增收致富,还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艾粄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艾粄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美食。”李梅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像李梅这样的留守妇女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们的努力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 梅江区“夜间经济示范区”助力就业,带动超2000人共同致富
- • 梅县区隆文镇李花节:赏花之余,感受民俗魅力
- • 梅县区“扶贫成果展”盛大开幕,彰显脱贫攻坚辉煌历程
- • 大埔县百侯镇古村落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文旅融合焕发百年围屋新活力
- • 梅州“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全民健身中心落成:足球之乡再添运动新地标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荣获省级重点支持,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大埔高陂镇青花瓷技艺振兴:年轻匠人创新器型,传承千年文化
- • 梅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显著提升,达80%
- • 大埔县积极开展推广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千年客家精神
- • 蕉岭县文福镇矿山复绿工程显成效,千亩荒山华丽变身光伏电站
- • 梅州大埔青花瓷复兴计划启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对接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梅州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 • 五华县热矿泥浴:探寻天然温泉疗养的独特体验
- • 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乡野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五华县创新“红色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签约德国隐形冠军,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
- • 梅州校园书香浓郁,“书香校园”建设再添新动力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环境
- • 五华县积极推动“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助力居民就业新篇章
- • 梅州首条全域旅游公路通车,串联30个特色村落,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文化
- • 梅州启动“家校共育”计划,共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 • 兴宁市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区:花灯文化与客家民俗新体验之旅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中秋佳节别样风情
- • 梅州: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新里程
- • 梅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力启动防汛Ⅰ级响应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 • 梅州智慧停车场PPP项目成功落地,助力城市配套功能持续完善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五华县红色研学路线助力老区经济振兴新篇章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推动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平远仁居镇古韵新篇:明清古驿道遗址焕发新生,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崛起
- •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首届客家娘酒文化创意大赛盛大启幕,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兴宁石壁客家原生态山歌队惊艳亮相央视展演,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对外开放再添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乡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温暖阳光洒向10万名学生”
- • 梅州发布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发布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政策,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温馨学习环境
- • 梅州启动“银龄讲学”计划,退休教师助力农村教育振兴
- • 梅州梅县机场加密直飞北京、上海航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县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蓬勃发展,入驻企业突破30家
- • 广福镇智慧大棚助力“四季哈密瓜”,亩产增收2万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启动,百年商埠风貌焕新颜
- • 丰顺县潘田镇铁岽寨:征服粤东第一峰的挑战之旅与壮美风光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娘酒鸡荣登“广东十大养生膳”,传统美食与健康养生完美融合
- • 平远差干镇:童子扮古演绎忠孝传奇,巡游活动再现民间风情
- • 梅州农业龙头企业挂牌新三板,实现上市零突破,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南磜镇“打糍粑”比赛传承年味记忆
- • 泗水镇林下灵芝种植基地扩产,年供应中药材原料500吨,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梅州发现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珍贵兵法手稿,填补客家武术研究空白
- • 梅州预制菜产业联盟签约订单突破2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 • 平远县石正镇脐橙丰收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助力农户拓宽销售渠道
- • 梅州籍企业家亿元捐资,助力客家文化中心建设焕新篇章
- •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发放贷款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嘉应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开启辐射三所成员校的全新教育篇章
- • 央视记者探访梅州客家围龙屋千人盆菜宴:传承与创新中的客家文化盛宴
- • 梅州全面启动校园食品安全“明厨亮灶”行动,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丰顺县埔寨火龙:国家级非遗的元宵狂欢盛况
- • 兴宁市积极推进县域高中托管帮扶计划,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积极推进“苏区+湾区”联动发展,政策赋能老区振兴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