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广福镇“打醮”习俗:百年信仰,传承不息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蕉岭县广福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这里有一项独特的民间习俗——“打醮”,这项习俗已经延续百年,成为了当地居民的精神信仰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醮”是广福镇的一项传统民间活动,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传,当时广福镇一带瘟疫肆虐,百姓生活困苦。为了祈求神灵庇佑,当地居民便开始举办“打醮”活动,以求驱邪避疫,保佑平安。从此,“打醮”便成为了广福镇的一项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打醮”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请神”,即由村里的道士带领,将神像从庙中请出,进行供奉。接着是“游神”,村民们抬着神像,巡游于村中,祈求神灵保佑。然后是“烧香祭拜”,村民们纷纷来到神像前,烧香祭拜,祈求神灵赐福。最后是“放焰火”,焰火绽放的瞬间,象征着驱除邪恶,迎来吉祥。
在广福镇,“打醮”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团结。每年举办“打醮”时,村民们都会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为这项活动付出。这种团结精神,使得广福镇的“打醮”习俗得以延续百年。
“打醮”活动中,最具特色的是“游神”环节。游神队伍中,除了神像外,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舞麒麟等。这些表演既展示了广福镇丰富的民间艺术,又为“打醮”活动增添了喜庆气氛。游神队伍在村中巡游时,村民们纷纷拿出鞭炮、烟花,与游神队伍一同欢庆。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消失。然而,在广福镇,“打醮”习俗却依然延续。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百年信仰,蕉岭县政府将“打醮”活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和宣传。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福镇的“打醮”习俗也有了新的发展。村民们不再仅仅是为了祈求神灵庇佑,更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如今,“打醮”活动已成为广福镇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蕉岭县广福镇的“打醮”习俗,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民间活动。它见证了广福镇的发展变迁,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精神信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广福镇的“打醮”习俗将继续传承,为广福镇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县区首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启用,为老年人生活增添温馨色彩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走进校园,00后传承人展创意,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县广福镇创新“光伏+农业”模式,实现农光互补效益翻倍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喜获省级大师工作室,传承千年技艺再放光彩
- • 梅州湾区产学研合作平台签约高校达15所,共筑创新高地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吸引环保企业落户助力绿色发展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基地引资扩容,助力区域农业发展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县区雁洋镇盛大举行“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
- • 客家女杰黄小娜与妇女解放:文献展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 • 梅州全力推进“扶贫产品进粤港澳”专项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打造“客都硅谷”:培育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黄粄保质期延长创新之路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助力乡村振兴
- • 《民国报人陈此生新闻著作集出版:揭秘报业黄金时代的舆论力量》
- • 梅县区隆文镇李花节:一场融合赏花与民俗体验的盛宴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庆开春,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再创新高,成功提升至75%
- • 百年传承,客家宴席的“压桌菜”——梅菜扣肉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山歌剧《等郎妹》荣获全国文艺展演金奖,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县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盛大启用,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 • 兴宁市黄陂镇石屋古村: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
- • 梅州创新举措,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助力脱贫成果巩固
- • 平远县仁居古镇: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与明清老街的时光漫步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粤东地区经济腾飞
- • 五华县全力打造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守护群众健康防线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榜单,传承千年酒文化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兴宁市多措并举,强化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工作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重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蕉岭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圆满完成,农旅融合助力收入增长30%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蕉岭三圳酿粄美食节盛大开幕,30种粄食展现客家智慧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增长3倍,开启现代化农业新篇章
- • 梅县区荣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新客乡特色发展之路
- • 梅江区“一站式”结算助力健康扶贫,减轻群众负担显成效
- • 嘉应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开启辐射三所成员校的全新教育篇章
- • 梅州创新举措:推出“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农户可出售生态效益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活动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县区程江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启用,智慧化康养服务引领新时代养老潮流
- • 蕉岭县丘逢甲故居:追寻爱国诗人的历史足迹
- • 五华县全面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扶贫工匠”计划:传承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抗日英雄刘国用故居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
- •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分红
- • 客家阿婆手作芋丝酥在TikTok上点击量破千万,传统美食魅力不减
- • 平远八尺镇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成功通过省级验收,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 • 梅州现代种业创新园盛大开园,优质种苗辐射粤闽赣地区
- • 五华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 • 兴宁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共享服务中心落成,助力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
- • 汤西镇橄榄油冷榨生产线投产,助力山区油橄榄产业蓬勃发展
- • 梅州首家客家美食博物馆盛大开馆,沉浸式体验客家饮食文化之旅
- • 蕉岭蓝坊镇石寨土楼举行祭祖大典,千年族谱首度公开,传承家族文化新篇章
- • 梅州蜜柚月饼创新上市,中秋预售破百万枚,引领中秋美食新潮流
- • 梅州柚产业升级: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生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仁居镇中秋“月光书会”:客家文人雅集传统复兴之旅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兴宁市坭陂镇温泉古村:硫磺温泉与古民居的康养结合之旅
- • 梅州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展现文化传承新活力
- • 大埔西河镇举行清明春祭,张氏家风家训引共鸣
- • 平远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30家药企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历史奥秘》
- • 梅江区智慧医疗平台破解因病返贫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工业上楼”试点启动:破解山区土地制约难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大学生返乡用短视频推广客家炸芋丸,传承家乡美食文化
- • 梅州出台用地保障新规,助力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