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再现光辉
近日,梅州市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获全国红色教育基地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林修明烈士英勇事迹的肯定,更是对黄花岗起义这段壮烈历史的深刻缅怀。林修明烈士故居的获评,标志着我国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林修明烈士,原名林觉民,是黄花岗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于1897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早年投身革命事业,积极参与反对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一次重要起义,起义失败后,林修明烈士英勇就义,年仅29岁。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林修明烈士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民居。故居内陈列着林修明烈士生前的珍贵文物、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这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此次故居获评全国红色教育基地,意味着这里将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了解,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评选工作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部门联合开展。此次评选,旨在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林修明烈士故居的获评,充分体现了其在红色教育方面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
在林修明烈士故居,参观者们可以了解到黄花岗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一次重要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如今,林修明烈士故居的获评,使得这段壮烈的历史篇章得以再现,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光辉岁月。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林修明烈士故居的获评,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新的典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获评全国红色教育基地,是对黄花岗起义这段壮烈历史的深刻缅怀,也是对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诠释。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大埔县全面推广“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新格局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让农业技术落地生根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血脉情
- • 大埔县茶阳镇骑楼老街活化利用项目获千万级投资,助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统民俗魅力四射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荣获GAP认证,绿色健康引领行业发展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再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客家文化繁荣发展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梅县区松口镇侨批文化馆盛大举办“纸短情长·华侨家书特展”
- • 五华县“千企帮千村”行动:构建社会扶贫网络,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筑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古驿道焕新颜,千年盐茶古道重现风华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梅州市2025年城市更新与土地征收政策解读:补偿标准、区域动态与实操建议
- • 大埔县“光明行动”助力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 • “客家古法榨油技艺数字化复原项目圆满通过验收,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梅江区西阳镇“仙人粄节”开幕,四十种凉粉创意比拼引众人瞩目
- • 梅州筹建全球客家名人数据库,已收录127位历史人物数字档案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为10万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 • 客商典范张弼士故居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景展现“中国葡萄酒之父”传奇人生
- • 丰顺县埔寨镇火龙文化主题民宿集群建成,年接待游客超10万,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坭陂镇“花灯制作大赛”涌现创意非遗作品,传承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兴宁市发放首批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
- • 梅州吹响“教育强镇复评”号角,强化镇级教育责任再升级
- • 五华县多措并举开展“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助力居民就业新篇章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千年酿酒文化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全力推进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守护百年古建筑群
- • 平远县生态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遭遇50年一遇干旱,启动人工增雨作业应对挑战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汇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华侨之乡再发力,签约侨资项目18个,共谋合作新篇章
- • 梅县区启动困难家庭大学生学费全额补助计划,助力学子圆梦校园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携手共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五华县华阳镇“古邑城墙光影秀”再现千年风华,点亮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光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再创佳绩,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平远县“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圆满落幕,共育未来美好明天
- • 梅州与RCEP成员国签订10项农业合作协议,共谋区域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传承珍贵文化遗产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牵手德国“隐形冠军”,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再创佳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拓展欧美市场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传统美食再受热捧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穗梅产业共建园区签约15家企业,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盛大举办客家服饰设计大赛,传统元素融入时装展现客家风采
- • 梅州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生态旅游新篇章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共筑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丰顺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完成,助力学子安心求学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重现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乡愁记忆
- • 梅州金柚华丽绽放,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
- • 梅江区城北镇“客家麒麟舞数字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传承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 • 蕉岭县南磜镇竹海长廊:骑行漫步,尽享竹林清风之美
- • 五华县乡村快递网点助力农产品上行,畅通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 • 客家传统黄酒炖鸡:孕妇营养食谱中的滋补佳品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榜单,探寻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三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梅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青花瓷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传承与创新共绘陶瓷艺术新篇章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梅州客家非遗服饰惊艳巴黎国际时装周,传统韵味绽放世界舞台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大埔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荣登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