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罗岗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俗的魅力。
“扛公王”民俗活动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以纪念英勇的烈士。活动当天,镇上的居民们纷纷穿上节日盛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扛公王”活动的重头戏是“扛公王”仪式。在仪式开始前,村民们会将精心制作的“公王”抬出庙宇,供众人瞻仰。这个“公王”是用竹篾、纸张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造型威武,栩栩如生。村民们相信,通过“扛公王”仪式,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活动当天,成千上万的村民和游客聚集在罗岗镇,场面十分壮观。人们手持香烛,跟随“公王”队伍,绕镇游行。一路上,鼓乐声声,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游行队伍中,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为活动增添了更多喜庆气氛。
在“扛公王”仪式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环节。村民们将“公王”抬在肩上,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绕镇游行。这一环节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因此,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争相报名参加。扛着“公王”的村民们,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却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除了“扛公王”仪式,罗岗镇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展览、美食节、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这些活动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在感受传统民俗魅力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传统民俗中来。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更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千年民俗,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 • 五华县转水镇温泉度假村盛大开业,助力县域高端文旅产业腾飞
- • 客家筝乐团绽放维也纳金色大厅,《出水莲》奏响中西文化交流新篇章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再发力,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共筑航空物流新篇章
- • 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之旅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潮汕地区交通网络再升级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打造粤东经济新引擎
- • 梅州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发布: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少年宫启用,留守儿童享受免费艺术教育,点亮梦想之光
- • 丘逢甲抗日保台事迹荣登梅州中小学必修课程,爱国教育再添本土素材
- • 大埔县“扶贫工匠”计划:传承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梅州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盛大开幕,激发教育创新活力
- • 丰顺县北斗镇“村村有球场”目标实现,全民健身热情高涨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在巴黎中国文化周惊艳亮相,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坚实桥梁
- • 平远县南药种植基地扩产,助力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再创佳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梅州预制菜产业联盟签约订单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首单客家米粿期货在梅州挂牌,传统食品迈入资本化运作新纪元
- • 蕉岭县蓝坊镇“擂茶宴”:传承客家待客之道的独特风情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跃居全省前三,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饮食文化论坛盛大开幕,正式发布《客家菜标准体系》
- • 梅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力启动防汛Ⅰ级响应,筑牢安全防线
- • 蕉岭县建成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县区重磅推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倾力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
- • 大埔西岩山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突破10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让农业技术落地生根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新引擎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助力破解用地瓶颈难题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兴宁市全面启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梦想起航
- • 蕉岭蓝坊镇石斛种植基地扩产,深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开启破解用地瓶颈难题新篇章
- • 五华县“扶贫产业联盟”助力规模效应,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梅江区构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筑牢脱贫攻坚成果防线
- • 客家山歌剧《红顶商人张弼士》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五华县乡村快递网点助力农产品上行,畅通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 • 梅州绿色建材产业引资创新纪录,绿色经济崛起新篇章
- • 梅州遭遇50年一遇干旱,启动人工增雨作业应对挑战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获10亿元战略投资,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成为致富新榜样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成立,共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兴宁市打造“稻虾共作”生态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千年酒文化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开百年饮食文化之谜
- • 大埔县光德镇陶瓷柴烧文化季:再现龙窑千年窑火,传承千年陶瓷文化
- • 大埔县陶瓷文化小镇荣登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案例榜单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持证人数突破两万,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欢庆新春佳节
- • 蕉岭南磜镇发现民国“社账本”:农耕祭祀细节曝光,千年古村文化传承再现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引资,助力“双碳”达标
- • 梅州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探秘梅县区桥溪古村:百年客家民居的静谧之美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牵手德国“隐形冠军”,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
- • 嘉应学院博士工作站获批设立,粤东教育再添新里程碑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围龙屋: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