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建成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梅州市在全市范围内成功建成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这一举措标志着梅州市在保护、研究和利用本土植物资源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资源库的建成,不仅有助于提升梅州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梅州市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以梅县金柚、五华蜜柚、丰顺青梅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资源正面临着生存压力。为保护这些宝贵的乡土植物资源,梅州市决定建设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该资源库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约2000万元。资源库内收集了梅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各类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共计2000余种。这些植物资源涵盖了梅州市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地理分布特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梅州市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库的建成,为梅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乡土植物资源提供了安全的“避风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库收集的丰富种质资源,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材料,有助于推动生物技术、遗传育种等领域的科技创新。
三是促进产业发展。资源库内收集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可以为梅州市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传承客家文化。梅州市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客家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为保障资源库的顺利运行,梅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资源库的硬件设施建设,确保资源库具备良好的科研、教学和展示条件。其次,建立健全资源库的管理制度,确保资源库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最后,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
梅州市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成,是梅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未来,梅州市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资源库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传承客家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 • “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观测手稿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
- • 梅州首家客家美食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客家饮食文化魅力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卓越精神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成果显著,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红色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园,首月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梅州举办全球客商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300亿,共绘发展新蓝图
- • 梅州丰顺县汤坑镇异地搬迁扶贫工程圆满竣工,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油茶产业迈向新高峰:精深加工项目投产,打造百亿特色农业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闪耀国际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隆重举办黄遵宪诞辰175周年纪念活动,弘扬“诗界革命”先驱精神
- • 五华采茶戏《长乐故事》精彩亮相,成功入围全国地方戏展演
- • 五华县新建足球小镇主体工程圆满完工,助力体育事业发展
- • 梅州氢能产业示范区迎来核心装备制造商签约,共筑绿色能源未来
- • 韩江流域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水产年产量突破8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永和镇盛大举办“客家擂茶擂台赛”,百位擂主同台竞技,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永和镇湿地公园建成开放,生态修复助力民宿集群蓬勃发展
- • 平远县河头镇相思河:泛舟溪涧,寻觅野生红豆树群的自然奇观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扬帆东南亚
- • 梅州创新举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启用,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荣耀复审
- • 梅州生态文旅项目引资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全面推进乡村青少年宫建设,全面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升级,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
- • 梅州兴宁石壁客家原生态山歌队惊艳亮相央视展演,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为10万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
- • 大埔百侯镇复刻明清翰林宴 三十六道进士菜重现,传承千年美食文化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栋梁
- • 梅州学前教育迈向普及普惠新里程,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教育公平
- • 梅州启动“客都绿道”千里徒步计划,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成功通过GAP认证,为健康养生保驾护航
- • 梅州客家非遗服饰惊艳巴黎国际时装周,传统韵味绽放世界舞台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获省级示范基地称号,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共筑方言文化保护防线,传承客家精神根脉》
- • 梅州蕉岭县谱写扶贫新篇章:全省首个扶贫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 • 梅州黑蒜炖汤荣膺国际养生膳食金奖,传统美食焕发新光彩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俯瞰梅城全景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添丁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
- • 梅州大埔青花瓷复兴计划启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对接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再创佳绩,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 • 客都稻米文化博物馆盛大开馆,千年农耕文明璀璨重现
- • 蕉岭县竹产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广东梅州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助力15万农村学子圆梦未来
- • 梅州经开区积极引进新能源项目,助力绿色产业升级
- • 梅州教育基金会发放助学金,2000名困难学子受益圆梦校园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引领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助力3.2万寒门学子圆梦未来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 • 刁坊镇智慧果园上线AI巡检系统,水果优质率提升40%,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客家武术宗师李铁夫纪录片亮相央视,传统狮艺焕发新生》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三圳镇智慧水务系统投用,24小时守护农村饮水安全
- • 三角镇“鱼菜共生”试验成功,养鱼废水循环种出有机蔬菜
- • 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州,科技助力沙田柚产业升级
- • 农村危桥改造三年行动圆满完成,78个偏远村受益匪浅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县区隆文镇古树群保护条例实施,千年银杏树成为打卡热点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的新路径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开启,共筑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开百年饮食文化之谜
- • 梅州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千企技改工程正式启动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兴宁市水口镇刘氏总祠:客家宗族文化的建筑艺术探秘
- • “梅江区金山街道客家祖训家规主题展”引发热议,传承客家文化新风尚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 • 五华安流镇“三宫出巡”民俗活动,水陆巡游盛况空前,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暑期大放异彩,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径南镇古法榨油技艺荣获国家专利,山茶油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