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共筑平安和谐家园
在广东省梅县区丙村镇,每逢佳节或庆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们抬着关公像巡游,祈求平安。这一传统习俗,被称为“扛关爷”巡游,已成为丙村镇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村民们心中守护家园平安的重要仪式。
关公,即关羽,被誉为“武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在梅县区丙村镇,关公被当地村民视为守护神,象征着正义、忠诚和勇武。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丙村镇传统的“关公诞”,这一天,村民们会举行盛大的“扛关爷”巡游活动,以此表达对关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为村庄祈求平安、丰收。
清晨,随着一声声锣鼓声,巡游队伍开始集结。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花环,手持香烛,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巡游队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关公像。这尊关公像高大威猛,手持青龙偃月刀,神态威严。村民们用肩膀扛起关公像,步履坚定地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巡游队伍经过村庄的主要街道,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沿途的居民们也纷纷走出家门,为巡游队伍加油助威。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扛关爷”巡游不仅是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共筑平安家园的生动体现。在巡游过程中,村民们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起扛起关公像的重任。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丙村镇村民们的宝贵财富。
据了解,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很久以前,丙村镇曾遭受自然灾害和盗贼的侵扰。村民们为了祈求平安,便抬着关公像巡游,希望关公神灵能够保佑村庄平安。从此,这一传统习俗便流传下来,成为了丙村镇村民心中的守护神。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丙村镇“扛关爷”巡游活动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村民们还结合现代元素,将巡游活动与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等相结合,使巡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巡游活动也成为了丙村镇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扛关爷”巡游活动中,村民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团结互助、共筑平安家园的重要性。正如一位村民所说:“通过扛关爷巡游,我们感受到了村庄的凝聚力,也更加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活动,不仅是一项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共筑平安和谐家园的生动实践。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传统习俗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一键呼叫”功能,助力老年人生活无忧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试点“以竹代塑”工程,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 平远东石镇花生节盛大开幕 七十二道花生宴创纪录,打造特色旅游新亮点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扶贫,激活内生动力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助力环保企业落户,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客家传统萝卜丸华丽变身,空气炸锅制作网红美食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传承千年酒文化焕发新光彩
- • 梅州首创柚子宴主题民宿,食宿体验获五星好评,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红军无线电专家刘澄清文物展揭幕:中央苏区通信秘史展现在世人面前
- • 客商典范张弼士故居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景展现“中国葡萄酒之父”传奇人生
- • 大埔县西岩山万亩茶园:云雾缭绕中的茶香之旅
- • 梅州启动“名师工程”,选拔培养百名骨干教师,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汤西镇橄榄油冷榨生产线投产,点燃山区油橄榄种植新热潮
- • 乡村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助力培养体育新生代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 • 兴宁市首届“围屋光影秀”盛大启幕,点亮百年客家古建筑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迈入AI时代,首个AI价格监测系统正式启用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院士吴恒兴捐赠肿瘤医学手稿回乡,助力故乡专科图书馆建设,惠及医学生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受热捧,传统美食魅力不减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据全国七成
- • 梅江区城北镇“客家麒麟舞数字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传承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互联互通
- • 梅州蕉岭县扶贫石斛种植基地助力整镇脱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绿色矿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梅县区携手华南农大共建乡村研究院,定向培养农业硕士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历史与现代交融焕发新活力
- • 丰顺县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签约国际领先企业,共谋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蕉岭县长寿食品产业助力扶贫增收,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兴宁丝苗米荣登全国十大优质稻米榜单,品牌价值再攀新高突破10亿元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画廊:客家水乡的碧水丹霞画卷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全国推广
- • 《岭南水经》数字活化:明代地理学家张天赋手绘地图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互联网+医疗”平台正式上线,远程问诊全覆盖助力健康服务升级
- • 大埔县湖寮镇甜竹梯田:层层叠翠中的摄影打卡攻略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梅州农产品开辟出海新通道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跨界时尚品牌,非遗创新之作引领潮流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全面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
- • “客家童谣数字化工程启动:百首古调将永久保存,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算学新说》的发现:李焯芳重写晚清数学史篇章
- • 梅州丰顺县扶贫蜂蜜产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梅县区程江镇“客家建筑榫卯工坊”亲子体验课,传承与创新共融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圆满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实现惊人增长3倍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增长3倍,开启现代化农业新篇章
- • 梅州学前教育迈向普及普惠新里程,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教育公平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传承文化根脉,守护民族记忆
- • 梅县区雁洋镇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畲江镇“古法蓝染技艺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 • 大埔县茶阳镇骑楼老街活化利用项目获千万级投资,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成功引进12家环保科技企业,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值预计突破50亿!
- • 梅州五所高中荣登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榜单
- • 丰顺县潭江镇茶叶产业园升级,引领“中国高山茶”品牌新标杆
- • 华侨实业家徐统雄故居变身侨史馆,沉浸式体验南洋岁月
- • 梅州陶瓷产业绿色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单位能耗下降35%
- • 梅州市2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正式设立,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丰顺留隍镇“赛大猪”民俗重启:600斤神猪巡游祈丰年
- • 梅州首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3万人增收,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倾力推出山区教师交通补贴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平远县吹响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号角,共筑智慧教育新篇章
- • 智慧农业落地梅州:5G技术助力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
- • 梅州抢抓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突破300亿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