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水寨镇龙舟工匠传人收徒,百年龙船建造技艺延续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这里有着悠久的龙舟文化传统。近日,一场特殊的收徒仪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百年龙船建造技艺得以延续,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华水寨镇,自古以来就是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每逢端午佳节,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而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位龙舟工匠传人,他名叫陈伯,今年已经60岁。陈伯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龙船建造技艺,经过多年的磨砺,已经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工匠。
近日,陈伯在自家工作室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收徒仪式,正式收下了两名学徒。这两名学徒分别是陈伯的儿子陈小明和邻居的儿子李强。陈伯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次收徒,将百年龙船建造技艺传承下去,让这门技艺得以延续。
陈伯的龙船建造技艺,源于清朝末年。当时,他的祖父就是一名技艺高超的龙舟工匠。陈伯从小跟随祖父学习,掌握了龙船建造的各个环节。在他的努力下,陈伯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了当地的一代宗师。
陈伯的龙船建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材、设计、雕刻、组装等环节。在选材方面,陈伯始终坚持选用上等的木材,如柚木、樟木等,以保证龙船的耐用性和美观性。在设计方面,陈伯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龙船。在雕刻方面,陈伯的技艺更是精湛,他雕刻的龙船图案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在组装方面,陈伯则凭借多年的经验,将龙船各个部件组装得严丝合缝。
陈伯表示,他收徒的初衷,是想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龙舟文化。在收徒仪式上,陈伯向两位学徒传授了基本的龙船建造技艺,并告诫他们要勤奋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龙舟工匠。
陈小明表示,他从小就对父亲的手艺非常感兴趣,这次能够成为父亲的徒弟,他感到非常荣幸。他一定会努力学习,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李强也表示,他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将会虚心向陈伯请教,努力学习龙船建造技艺。
在陈伯的带领下,两位学徒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之旅。他们每天都会来到陈伯的工作室,跟随陈伯学习选材、设计、雕刻、组装等技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龙船建造的基本知识,还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华水寨镇的龙舟工匠传人收徒,不仅是对百年龙船建造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民间艺术的弘扬。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期待陈伯和他的徒弟们能够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龙舟文化,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 梅州蕉岭荣膺“世界长寿乡”,揭秘养生密码背后的神奇力量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贫困老人筑梦脱贫之路
- • 平远县仁居镇明代古驿道遗址惊现,文物保护申报在即
- • 蕉岭县实施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助力健康扶贫
- • 客家传统美食“七层糕”华丽转身,成为国潮茶点进驻高端商场
- • 蕉岭县全域旅游收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40%谱写旅游发展新篇章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的新路径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揭秘百年华侨史》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攀高峰
- • 梅州聚力招商引资,推动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
- • 丰顺龙岗镇发现清代“马图茶”文献:茶道文化溯源之旅
- • “百名画家齐聚一堂,共绘客家乡村新貌——乡村艺术墙绘大赛盛大启动”
- • 梅州创新举措,全省首个扶贫产品溯源认证平台建成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摘金,市委市政府发贺电表彰彰显体育精神
- • 梅州吹响“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号角,培育本土教育领军人才
- • 梅州沙田柚宴荣膺“中国地标美食宴”,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摘金,市委市政府发贺电表彰显家乡骄傲
- • 梅州农业龙头企业挂牌新三板,实现上市零突破,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互联网+医疗”平台成功上线,远程问诊实现全覆盖
- • 梅江区长沙镇复现“敬祖尝新”礼 稻作文化活态传承
- • 平远仁居镇发现清代“迎灯”图谱,元宵习俗将复原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客家武术宗师李铁夫纪录片亮相央视,传统狮艺焕发新生》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共谋万亿市场新机遇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滞销应急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音乐大师张雁虹交响诗《客都赋》在国家大剧院奏响华彩乐章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化瑰宝
- • 梅州五华县农村学校迈向“智慧课堂”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梅县仙人粄:夏日热销的古法熬制解暑良品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卓越精神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 • 客家传统婚俗体验游成为旅游新宠,助力婚庆产业链蓬勃发展
- • 梅州客家盐焗鸡荣登省级非遗美食名录,传承千年风味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走进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堂:传承与创新
- • 古法柴火灶复燃,梅州乡村复兴猪油渣炒菜心:传统烹饪技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 • 梅县区新建实验中学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县区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助力农村人才振兴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筹建全球客家名人数据库,已收录127位历史人物数字档案
- • 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红色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 • 梅州迎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温情与关怀
- • 梅州蜜柚月饼创新上市,中秋预售破百万枚,引领中秋美食新潮流
- • 梅州农商行创新金融服务,推出“柚农贷”专项产品助力柚农发展
- • 梅州蕉岭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 • 兴宁市积极推进县域高中托管帮扶计划,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平远县扶贫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丘逢甲抗日保台事迹荣登梅州中小学必修课程,爱国教育再添本土素材
- • 梅州客家饮食文化论坛盛大开幕,发布《客家菜标准体系》引领饮食文化新篇章
- • 梅州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召开,共绘“世界客都”新蓝图
- • 梅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 • 梅州兴宁市扶贫刺绣工坊助力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 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开启茶叶保险新篇章: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之美
- • 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丰顺县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成功通过省级验收,绿色矿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成立,共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蕉岭县新铺镇“乡村工匠”评选揭晓,手艺人引领就业创业新风尚
- • 热血传奇:新手入门指南(职业篇)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平远县全面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
- • 梅州“双碳”产业示范园盛大启动,氢能等未来产业布局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