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梅江区的一项传统习俗——“中秋烧塔”再次上演,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祈福盛宴。
中秋烧塔,是梅江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每年中秋之夜,当地居民都会在户外搭建高塔,点燃香火,祈求平安、健康、幸福。
今年的中秋烧塔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热情参与。在梅江区的一个宽阔广场上,一座高约10米的巨型塔楼巍然矗立,塔身由竹木搭建而成,装饰着红纸、灯笼等节日元素,显得格外喜庆。
活动当天,夜幕降临,广场上人声鼎沸。居民们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香烛、纸钱等物品,开始搭建塔楼。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搭建塔身,有的负责装饰,有的负责点燃香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精美的塔楼在夜色中逐渐成形。
随着塔楼的搭建完成,居民们开始进行祈福仪式。他们手持香烛,虔诚地祈祷,希望家人平安、事业顺利、身体健康。此时,广场上烛光闪烁,烟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当夜幕完全降临,居民们点燃了塔楼上的香烛。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随着香烛的燃烧,塔楼上的纸钱纷纷飘落,仿佛带着人们的祝福,飘向远方。
中秋烧塔活动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梅江区人民的信仰和情感,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忘。然而,梅江区的人们却始终坚守着这份传统,将中秋烧塔习俗传承下去。
此次活动,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了这一传统习俗。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前辈们的精神,将这份传统发扬光大。在活动现场,一位年轻居民激动地说:“中秋烧塔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一定会将这份美好传承下去。”
中秋烧塔习俗的再现,不仅丰富了梅江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今后的日子里,梅江区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习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秋烧塔,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的再现,无疑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场难忘的祈福盛宴。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中秋,梅江区的烧塔活动再次绽放光彩。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百年商埠风貌重现
- • 大埔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让8万群众喝上安全水,共享发展成果
- • 丰顺县“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正式上线,企业服务效率倍增
- • 客家家训馆群建设启动,梅州深耕文化振兴之路
- • 大埔县非遗传承校园示范基地正式设立,弘扬传统文化再添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
- • 梅州综保区进出口额再攀高峰,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
- • 梅州发布全国首个客家饮食文化指数,助力客家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 • 华南师大与梅州携手共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全力推进“扶贫成果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教育系统全面启动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筑牢教育事业发展基石
- • 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 助推脱贫成果巩固
- • 梅州诞生首位“客家菜女厨神”:95后姑娘摘得桂冠,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传统民俗的魅力传承
- • 梅州古驿道焕新颜,千年盐茶古道重现风华
- • 平远县启动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丰顺县潘田镇铁枝木偶戏创新剧目首演获好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五华县安流镇“村村通”公路升级,助力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
- • 梅州青年返乡潮涌,创业人数同比增长45%,助力家乡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年发电量达8000万度,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平远八尺镇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成功通过省级验收,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农产品溯源新潮流,实现全覆盖
- • 兴宁市永和镇盛大举办“客家擂茶擂台赛”,百位擂主同台竞技,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校园书香浓郁,“书香校园”建设再添新动力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文化瑰宝
- • 五华水寨镇发现清代龙狮图谱 民间武艺研究获重大突破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再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客家文化繁荣发展
- • 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梅州农产品开辟出海新通道
- • 梅州市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僵尸企业”清理行动,盘活工业用地千亩
- • 梅州打造“客都硅谷”:培育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助力城市经济腾飞
- • 泗水镇林下灵芝种植基地扩产,年供应中药材原料500吨,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梅州低空经济产业园签约无人机龙头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筹建全球客家名人数据库,已收录127位历史人物数字档案
- • 梅州创新实践:光伏板下种金柚,探索农光互补新路径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大宗祠祭典荣登市级非遗名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梅州新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费超5亿元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平远县上举相思谷:瀑布群与红豆林的生态秘境之旅
- • 梅州重磅推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政策,最高补贴高达80万元!
- • 乡村儿童“第二课堂”全覆盖,教育帮扶成效显著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融合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盛宴
- • 五华县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盛大启动,总投资60亿元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精准帮扶全覆盖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一场独特的民俗盛宴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建成,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百年传承梅菜扣肉:客家宴席的“压桌菜”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精准扶贫路》讲述动人扶贫故事
- • 蕉岭三及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潮兴起,人数同比增长45%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千名专业厨师培育,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东南亚市场大放异彩
- • 大埔县: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 • 洲瑞镇智慧灌溉系统助力万亩茶园,节水成效显著
- • 梅州南药产业园成功通过GAP认证,中医药产业迈向标准化新篇章
- • 五华县龙村镇木雕艺术双年展:传统技艺绽放异彩,吸引海外藏家瞩目
- • 兴宁市新圩镇“放心厨房”全覆盖,农村集体聚餐安全标准再提升
- • 梅州生态补偿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 • 兴宁市开通“就医直通车”服务偏远乡镇群众,助力健康扶贫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客家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千年智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生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扶贫法律援助保障群众权益
- • 韩江流域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水产年产量突破8万吨,绿色生态养殖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