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工业园区“标准地”改革试点成效显著,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号召,在工业园区推行“标准地”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这一改革举措,梅州工业园区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实现了产业项目的高效推进。
“标准地”改革试点是指将土地、规划、环保、能耗等审批事项合并,实行“一地一策”的审批模式。在梅州工业园区,这一改革试点得到了深入推进,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梅州工业园区自实施“标准地”改革试点以来,项目落地周期缩短了40%。这一改革举措不仅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还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
首先,“标准地”改革试点简化了项目审批流程。过去,企业办理项目审批需要跑多个部门,耗时较长。而现在,企业只需与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进行一次对接,即可完成项目审批。这种“一站式”服务大大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
其次,“标准地”改革试点明确了土地供应标准。在梅州工业园区,土地供应标准统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地。这有助于企业降低土地成本,提高项目效益。
此外,梅州工业园区在“标准地”改革试点中,还注重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还提高了项目实施效率。在梅州工业园区,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某新材料项目为例,该项目原计划落地周期为6个月,但在“标准地”改革试点政策支持下,落地周期缩短至3个月。这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使其能够尽快投产达效。
此外,梅州工业园区在“标准地”改革试点中,还注重发挥产业链的带动作用。通过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在“标准地”改革试点的推动下,梅州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园区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总之,梅州工业园区“标准地”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梅州工业园区将继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 梅州五华县农村学校迈向“智慧课堂”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我国“撂荒地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复耕面积突破十万亩
- • 大埔县百侯镇古村落修复工程竣工,文旅融合激活百年围屋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深入开展“光明行动”,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提供手术援助
- • 丰顺马图村茶文化节启幕 红色茶园飘起采茶歌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中考新增客家文化常识考查模块: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 • 梅江区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助力教育生态优化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助力大湾区智能制造项目落地生根
- • 丰顺县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 • 梅州海关成功查获走私冻品案,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全面开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教育腾飞
- • 梅州兴宁市扶贫腐竹产业年产值突破2.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安流镇“三宫出巡”民俗活动,水陆巡游盛况空前,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农业科技贡献率突破65%,领跑全省山区市
- • 梅州预制菜产业联盟签约订单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湖寮镇“银发食堂”盛大开业,独居老人享一元爱心餐温暖人心
- • 客家刺绣大师杨雪友作品惊艳巴黎时装周,非遗技艺闪耀国际舞台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
- • 梅州金柚荣耀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功通过国家认证,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 • 广东梅州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助力15万农村学子圆梦未来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风采
- • 南磜镇非遗美食街盛大开街,糍粑、笋粄等30种小吃引客纷至沓来
- • 梅州申报“东亚文化之都”,助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强市新名片
- • 蕉岭三圳镇“重现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正式启动,未来交通枢纽焕新升级
- • 梅州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双碳”产业示范园盛大启动,氢能等未来产业布局加速推进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联盟”打造产业集群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上一举夺魁,斩获3金2银创佳绩
- • 梅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程,提升教育环境质量
- • 大埔县湖寮镇“银发食堂”盛大开业,独居老人享一元爱心餐,温暖冬日人心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三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柚产业升级:年产值突破百亿元,梅州柚产业迎来新纪元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陶瓷非遗工坊揭牌,千年青花瓷技艺焕新生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新颜,生态修复项目圆满完成,新增耕地800亩助力旱稻种植
- • 梅州五华足球小镇荣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引领足球产业发展新潮流
- • 梅州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百场公益讲座助力家庭教育提升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服创意设计赛”圆满收官,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闪耀国际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江区“夜间经济示范区”助力就业,带动超2000人就业新机遇
- • 蕉岭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活力四射
- • 梅州: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新引擎
- • 梅州“互联网+医疗”平台正式上线,远程问诊全覆盖助力健康服务升级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 • 梅州客家非遗服饰惊艳巴黎,传统韵味在国际时装周绽放光彩
- • 丰顺县埔寨火龙:国家级非遗的元宵狂欢盛况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绿色发展战略再迈新台阶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茶会:品茗论道,传承千年茶文化
- • 梅州平远县创新举措,山区教师关爱基金助力教育发展
- • 梅州与RCEP成员国签订10项农业合作协议,共谋区域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积极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全面提升乡村风貌
- • 梅州蕉岭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百侯镇古村落修复工程竣工,文旅融合激活百年围屋焕新颜
- • 梅州五华县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客家阿婆手作芋丝酥在TikTok上点击量破千万,传统美食魅力不减
- • 蕉岭县三圳镇“九社十八坊”传统美食街焕发新活力,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成效显著,助力就业超2万人,推动乡村振兴
- • 梅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全面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文福镇白鹭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圆满通过验收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精准帮扶全覆盖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开启,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成果展示,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丰顺县智能家电产业园年产值突破80亿元,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试点“长者食堂”:破解独居老人用餐难题,温暖夕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