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抗日英雄刘国用故居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位于我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客家抗日英雄刘国用故居正式挂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刘国用英勇事迹的缅怀,更是对客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刘国用,原名刘国栋,1906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区一个贫苦家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抗日战争时期,刘国用毅然投身抗日救国事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刘国用故居的挂牌,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客家抗日英雄的生平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刘国用故居位于梅县区雁洋镇,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这座围屋始建于清朝,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故居内陈列着刘国用生前的衣物、用品以及抗日时期的照片、文献等珍贵资料。这些实物和文献,生动地展现了刘国用英勇抗日、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挂牌仪式上,当地政府领导表示,将充分利用刘国用故居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抗日英雄的感人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
刘国用故居的挂牌,对于弘扬客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客家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客家精神以勤劳、勇敢、团结、进取为核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国用作为客家人民的杰出代表,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正是客家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抗日战争时期,刘国用带领家乡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国事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抗日战士,更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导者。刘国用故居的挂牌,不仅是对他英勇事迹的缅怀,更是对客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为了更好地发挥刘国用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当地政府计划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 深入挖掘刘国用故居的历史文化内涵,整理出版相关书籍,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抗日英雄的生平事迹。
2. 定期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学生、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
3.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客家文化品牌,推动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 依托刘国用故居,开展红色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让客家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总之,刘国用故居的挂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客家抗日英雄的缅怀,更是对客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奉献者
- • 大学生返乡创业,短视频助力客家炸芋丸走向全国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梅江区倾力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大埔湖寮镇非遗小吃街盛大开业,百种客家美食荟萃,食客们纷纷慕名而来
- • 五华县首创“田间课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贫困户全覆盖分红成果显著
- • 蕉岭广福镇跨省协作产业园落地,闽粤合作再深化谱写新篇章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梅州绿色建材产业引资创新纪录,绿色经济崛起新篇章
- • 真空包装技术革新:笋粄保鲜期延长3倍,传统美食焕发新生
- • 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助力千名青年返乡创业,共绘家乡新篇章
- • 梅州教育系统全面启动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筑牢教育事业发展基石
- • 梅县区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篇章
- • 五华水寨镇龙舟工匠传人收徒,百年龙船建造技艺延续
- • 梅县区全面深化县域内校长职级制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梅州迎来产业升级新机遇
- • 五华县首创“田间课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之路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梅江区西阳镇古驿道马拉松赛:千年古道焕发活力,千名选手共赴奔跑盛宴
- • 梅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南药研究院,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引领绿色生态产业链建设新篇章
- • 五华县河东工业园新能源企业落户,助力年增就业岗位2000个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建成全省首个扶贫产品溯源认证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共庆佳节
- • 大埔县“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医学瑰宝》
- • 丰顺县潭江镇首届“畲族风情文化体验日”盛大开幕
- • 梅江区“非遗扶贫工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道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获省级示范基地荣誉
- • 客家阿妈厨房故事:一碗姜糖鸡蛋的温情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新颜,生态修复项目圆满完成,新增耕地800亩助力旱稻种植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历史文化
- • 梅州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传承文化韵味
- • 梅州丰顺县扶贫蜂蜜产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央视记者探访梅州客家围龙屋千人盆菜宴:传承与创新中的客家文化盛宴
- • 梅州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扶贫攻坚新成果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大埔县茶阳镇开启“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之旅,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综合保税区签约12个重大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丰顺县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抗日名将谢晋元故居修缮工程启动 “八百壮士”文物征集全球展开
- • 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实时监测500个生产基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绿色引擎助力环保企业落户新高峰
- • 最新版本逆袭:传奇系列如何用情怀与创新重塑MMORPG黄金时代
- • 平远差干镇明代“走古事”彩绘图惊艳亮相,民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文化盛宴引众人瞩目
- • 平远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蕉岭县教育扶贫工程:为贫困学子铺就成才路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红色交通线遗址荣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榜单
- • 五华县新建足球小镇圆满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新篇章
- • 《客家阿婆手绘美食漫画集出版,记录百味乡愁》
- • 梅县区“扶贫成果展”盛大开幕,彰显脱贫攻坚辉煌历程
- • 五华水寨镇发现清代龙狮图谱,民间武艺研究再获突破
- • 平远县深化跨区域扶贫协作,产业资源互补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五华县安流镇青龙寨:穿越时光的怀旧之旅,感受古寨墙与田园风光的和谐共鸣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发布: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蕉岭蓝坊镇石寨土楼举行祭祖大典,千年族谱首度公开,传承家族文化新篇章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榜单,探寻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