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三圳镇创新“积分制”推广,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出适合本地的治理模式。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一项名为“积分制”的村民参与治理模式应运而生,不仅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参与热情,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三圳镇位于蕉岭县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镇。过去,由于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村庄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三圳镇积极探索创新,引入了“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模式。
“积分制”的核心是,村民通过参与村庄治理、环境卫生维护、邻里互助等活动,积累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如洗衣粉、肥皂、牙膏等。这种模式将村民的日常行为与村庄治理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在实施“积分制”之前,三圳镇的村庄环境脏乱差,村民对村庄治理的参与度不高。如今,随着“积分制”的推广,村民的参与热情明显提升。村民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村庄治理,既改善了生活环境,又兑换到了实用的生活用品,一举两得。
具体来说,三圳镇的“积分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卫生:村民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持村庄整洁。参与环境卫生维护的村民可获得相应积分。
2. 邻里互助:村民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邻里互助的村民可获得相应积分。
3. 村庄治理: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治理,如参加村民大会、提出村庄发展建议等。参与村庄治理的村民可获得相应积分。
4. 公益活动:村民参加村庄组织的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敬老爱幼等。参与公益活动的村民可获得相应积分。
积分兑换方面,三圳镇设立了积分兑换中心,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积分兑换中心定期公布兑换物品清单,村民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兑换。
“积分制”推广以来,三圳镇的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许多村民表示,通过参与村庄治理,不仅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还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当然,“积分制”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积分的公平公正,如何提高村民的参与度等。对此,三圳镇不断优化“积分制”方案,加强宣传引导,确保“积分制”在村民中深入人心。
总之,蕉岭县三圳镇的“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积分制”的推动下,三圳镇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 梅州“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经济腾飞势头强劲
- • 五华县豆腐角扬帆出海,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辉煌新篇章
- • 五华县首创“田间课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马图村茶文化节启幕,红色茶园飘起采茶歌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生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20个省级美丽乡村挂牌,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显著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助力粤东教育发展
- • 梅州梅县机场加密直飞北京、上海航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丰顺埔寨火龙申报世界非遗,正月巡游规模创新高,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对外开放再添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重现
- • 梅州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成功上线,首笔碳汇交易圆满完成
- • 梅江区试点“长者食堂”:破解独居老人用餐难题,温暖夕阳红
- • 梅州预制菜产业联盟签约订单突破2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新篇章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再现名将军事指挥艺术
- • 梅州古韵新颜: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守护百年古建筑群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发布: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蕉岭县南磜镇竹海长廊:骑行漫步,畅享竹林清风之旅
- • 大埔县扶贫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助力扶贫形象提升
- • 探秘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研学之旅
- • 蕉岭县竹筒饭:乡村振兴特色美食案例的璀璨明珠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扶贫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全面小康
- • 梅县区水车镇隆重举行“窑文化遗址公园”建设仪式,传承千年窑火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全国推广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 • 平远县东石镇花生油压榨技艺申遗成功,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 • 梅州兴宁石马镇千年古银杏树群:古韵盎然,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榜单,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州古墓群惊现明代遗迹,百余件珍贵文物见证客家历史
- • 梅州客家山歌:穿越时空的非遗魅力走进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文化传承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60%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助力区域农产品流通
- • 平远县“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圆满落幕,共育未来美好明天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梅州侨贤情系故里,捐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助力教育发展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探寻高山茶园的日出云海仙境
- • 三圳镇智慧水务系统投用,24小时守护农村饮水安全
- • 兴宁市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梅州经济发展
- • 蕉岭县创新举措,发布碳汇交易新政策,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获省级示范基地称号,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 梅州警方成功破获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千万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跃居全省前三,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服饰文化魅力
- • 五华双华镇高山红薯节盛大开幕,订单农业助力农民增收
- • 梅州“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百校”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筑牢学生安全防线
- • 兴宁龙田镇智慧物流园盛大开园,助力粤赣闽三省区域经济腾飞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环保新篇章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发力,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
- • 大埔县:砥砺前行,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成功通过省级验收,绿色矿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梅州申报“东亚文化之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 • 梅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情高涨,人数同比增长45%
- • 梅江区返乡创业孵化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 • 兴宁市试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 • 大埔县扶贫产业学院:培育本土技术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现名将军事指挥艺术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市集:一场别开生面的粄食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