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民间文化盛宴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今年的活动更是盛况空前,吸引了近万人参与,成为了一场民间文化的盛宴。
“扛公王”是罗岗镇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源于明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传,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当地一位英勇的农民领袖,他在抗击外敌入侵时英勇牺牲,成为了当地的英雄。为了纪念他,当地居民便设立了“扛公王”这一节日,以此来传承这位英雄的精神。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今年的活动于近日在罗岗镇中心广场举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午9点,随着一声锣鼓响起,扛公王的队伍正式出发。队伍中,有身穿传统服饰的舞狮、舞龙表演,有身着古装的戏曲表演,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罗岗镇丰富的民间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扛公王”这一环节。在罗岗镇,人们将“公王”视为神圣的存在,每年的“扛公王”活动中,都会将一尊巨大的“公王”雕像抬出,供人们瞻仰。今年的“公王”雕像高达3米,重达500公斤,由数十名壮汉共同扛起,场面震撼人心。
在扛公王的队伍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少年先锋队。这些少年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他们肩负着传承民间文化的重任,用行动诠释着对英雄的敬仰。在队伍行进过程中,他们高唱着英雄赞歌,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活动现场,除了精彩的表演外,还有各种民间美食供游客品尝。罗岗镇的特色小吃如豆腐花、糖葫芦、油茶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此外,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土特产等展销,让游客在感受民间文化的同时,也能购买到心仪的纪念品。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罗岗镇的民间文化,更是对历史的传承。通过这一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罗岗镇的历史文化,也让民间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期待,纷纷离去。而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也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当地民间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 “梅江区金山街道客家祖训家规主题展引发热议:传承文化,弘扬家风”
- • 丰顺县潭江镇茶叶产业园升级,引领“中国高山茶”品牌新标杆
- • 梅州茶叶交易中心引资打造千亿茶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区:花灯文化与客家民俗新体验之旅
- • 兴宁市首届“围屋光影秀”盛大启幕,点亮百年客家古建筑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百侯镇古村落修复工程竣工,文旅融合激活百年围屋焕新颜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统民俗魅力四射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播撒知识的种子,点亮智慧之光
- • 梅州古墓群惊现明代遗迹,百余件珍贵文物见证客家历史
- • 平远县全面启动“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新篇章
- • 广福镇智慧大棚助力“四季哈密瓜”,亩产增收2万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州铜箔新材料产业园投产,助力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链延伸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亩产增收新篇章
- • 梅州湾区产学研合作平台签约高校达15所,共筑创新高地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助力绿色健康产业发展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界的光辉楷模
- • 客家阿伯坚守六十年,手工制作竹编饭甑传承匠心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教育融媒体中心,开启教育传播新篇章
- • 五华县安流镇“打船灯”艺术节热闹非凡,民俗文化绽放异彩
- • 梅州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圆满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兴宁市新圩镇“埔寨锣鼓”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 • 梅州全力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行动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油茶产业基地,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新篇章
- • 蕉岭县蓝坊镇:百年酒香——客家米酒酿造工艺的传承之旅
- • 梅州创新暑期托管服务:“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假期
- • 梅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八尺镇古驿道修复工程竣工,千年商路焕发新生,徒步旅游经济再掀热潮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五华县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盛大启动,总投资60亿元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百年老店“郑记肉丸”启用透明厨房直播,传承与创新并行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用,助力培育新经济业态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 • 蕉岭县新铺镇“乡村工匠”评选揭晓,手艺人引领就业创业新风尚
- • 《热血传奇》新手必看:三大职业全面解析,助你快速上分
- • 梅江区泮坑风景区:探寻城市绿肺,徒步溯溪,尽享清凉夏日
- • 教育家古直手批《昭明文选》拍出680万 创文献拍卖纪录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年发电量达8000万度,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热血传奇技能攻略:从基础机制到深度应用
- • 港澳台侨胞热心捐资,助力梅州山区学校改造升级
- • 平远八尺镇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成功通过省级验收,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 • 梅州丰顺埔寨火龙: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瑰宝
- • 蕉岭南磜镇竹海公园盛大开建,百里观光步道规划引领生态旅游新风尚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蕉岭县广福镇:粤闽边界经济合作区建设助力跨省联动发展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便捷服务偏远乡镇群众
- • 传统小吃萝卜丸,逆袭成为健身代餐新宠
- • 蕉岭县新铺镇“千年古镇文化墙”绘就客家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园盛大开园,首日成交额突破千万元
- • 梅州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引资成效显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平远县差干镇河畔露营基地爆红,生态旅游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梅州五华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助力扶贫事业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生,开启特殊教育新篇章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逐步成型
- • 华侨试验区梅州片区引资超8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与深圳共建产业转移园,共谋大湾区智能制造新篇章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大埔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完整保存,传统文化魅力再现
- • 梅江区全面启动电动车充电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荣获省级重点支持,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丰顺县智慧物流枢纽开通粤赣直达专线,助力物流成本降低20%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宠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千年风味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