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首创“田间课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众多探索和实践之中,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首创的“田间课堂”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实效性,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典范。
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为了提高农业效益,五华县积极探索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于2018年首创“田间课堂”。这一模式以田间为课堂,将农业生产实践与农业技术培训相结合,旨在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田间课堂”的实施,首先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以往,农民教育培训多在室内进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农民参与度不高。而“田间课堂”则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在亲身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学习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在“田间课堂”中,农民不仅可以学习到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还可以了解到市场动态、农业政策、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华县“田间课堂”的实施,还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该县邀请农业专家、技术推广人员、优秀农民代表等担任“田间课堂”的讲师,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此外,五华县还建立了“田间课堂”师资库,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为了让“田间课堂”更加贴近实际,五华县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通过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农民可以在线学习农业技术、交流经验、获取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五华县还鼓励农民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农业政策、市场动态,提高自身素质。
在“田间课堂”的培育下,五华县涌现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还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五华县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自“田间课堂”实施以来,五华县共培训农民1.2万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占比超过50%。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五华县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五华县首创的“田间课堂”模式,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五华县的“田间课堂”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更多地区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
- • 蕉岭县长寿之乡品牌升级,生态康养产业引资超十亿元,共筑健康未来
- • 梅州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蕉岭县首个校园科技馆落成开放,开启科普教育新篇章
- • 大埔湖寮镇万川古城端午诗会:百名诗人共诵乡愁,传承传统文化
- • “村村有主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本土电商人才
- • 村村有足球场,体育振兴成乡村发展新引擎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秘百年前饮食文化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启动,百年商埠风貌焕新颜
- • 蕉岭广福镇重启“接官亭”仪式,再现明清迎宾古礼
- • 梅州全面启动“千企技改”工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
- • 梅州建成全省最大南药种质资源库,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荣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 • 梅州申报“东亚文化之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 • 梅江区“扶贫爱心超市”激发脱贫志气,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黄金镇竹编技艺振兴:青年匠人推陈出新,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客家家训馆群建设启动,梅州深耕文化振兴之路
- • 平远仁居镇古韵新篇:明清古驿道遗址焕发新生,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崛起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增长35%,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 • 梅州非遗+旅游模式荣获文旅部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魅力
- • 丰顺县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签约国际领先企业,共谋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扶贫产品直供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江区“非遗扶贫工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道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径南镇古法榨油技艺荣获国家专利,山茶油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大埔县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见证历史风云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荣获省级重点支持,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创新“扶贫共享农机”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承民俗魅力
- • 平远县仁居古镇:红色记忆与明清老街的时光漫步
- • 丰顺县高山茶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围龙屋: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基地
- • 梅州苏区政策红利释放,吸引企业纷纷入驻,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 • 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持证人数突破两万,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梅州发现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珍贵兵法手稿,填补客家武术研究空白
- • 韩江绿色经济带梅州段引资突破百亿,梅州经济腾飞迎来新篇章
- • 梅州首座跨江双层景观大桥合龙,开启城市新篇章
- • 客家阿妈厨房故事:一碗姜糖鸡蛋的温情
- • 丰顺县“专精特新”企业数量领跑全市,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梅州首部名人主题AI数字人“诗圣宋湘”正式上线,传承文化新篇章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引爆旅游市场新热点
- • 梅江区老旧小区改造助力消费市场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民生双赢
- • 平远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30家药企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县松口古镇侨批档案重现,下南洋记忆焕发新生
- • 梅州客家博物馆盛大启幕“千年文脉”特展,3D技术再现36位先贤生活场景
- • 客家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千年智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蕉岭县蓝坊镇:百年酒香——客家米酒酿造工艺的传承之旅
- • 梅州教育再上新台阶,“书香校园”建设助力阅读风潮,图书馆藏书量突破30万册
- • 梅州新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费超5亿元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尽享梅城全景之美
- • 大埔县茶阳镇骑楼老街活化利用项目获千万级投资,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 • 梅州创新暑期托管服务:“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假期
- • 梅州预制菜产业园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升级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推出“柚农贷”助力柚农发展,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助力破解用地瓶颈难题
- • 梅州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农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标杆
- • 梅州经开区签约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积极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新品牌
- • 梅州全面推进“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客家阿婆手作芋丝酥在TikTok上点击量破千万,传统美食魅力不减
- • 河东镇智慧养蜂产业园落成,数字化蜂箱助力产蜜量提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