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松源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让这一古老的婚俗得以再现,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有的传统婚嫁仪式,源于明朝,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婚俗融合了客家、潮汕、闽南等多个民族的婚嫁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礼仪程序,包括拜堂、敬茶、迎亲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阿娘”环节。
“扛阿娘”是指新郎在婚礼当天,要亲自将新娘抱到洞房。这一环节寓意着新郎对新娘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新娘往往要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新郎家,因此“扛阿娘”婚俗便应运而生。
在活动现场,只见新郎身着传统婚服,头戴红绸,肩上扛着新娘,步履稳健。新娘则穿着鲜艳的嫁衣,头戴凤冠霞帔,手捧花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周围围观的群众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松源镇举办了多次婚俗文化节,邀请专家学者对婚俗进行研究和整理。同时,当地政府还投入资金,修复了古老的婚嫁用品,如花轿、婚服等,为婚俗的再现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婚俗活动中,除了“扛阿娘”环节,还有许多传统礼仪。如拜堂时,新郎新娘要向天地、父母、祖先行三鞠躬礼,寓意着对天地、父母、祖先的感恩之情。敬茶环节,新郎新娘要向长辈敬茶,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迎亲环节,新郎新娘乘坐花轿,由亲朋好友簇拥着,浩浩荡荡地前往新郎家。
这一古老的婚俗,不仅展现了梅县区松源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婚俗逐渐消失,而“扛阿娘”婚俗的再现,无疑为传统婚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梅县区松源镇将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扛阿娘”婚俗能够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让这一传统婚俗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 永和镇湿地公园建成开放,生态修复助力民宿集群蓬勃发展
- • 平远县生态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绿色产业再创辉煌
- • 梅州举办黄遵宪诞辰175周年纪念活动,弘扬“诗界革命”先驱精神
- • 梅州深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粤港澳台青年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梅州盛大启幕,共筑美好乡村新篇章
- • 留守妇女巧手制作艾粄,年入二十万元,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生,开启特殊教育新篇章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荣膺“世界长寿乡”,揭秘养生密码背后的神奇力量
- • 梅州智慧农业示范区建成,水稻亩产提升20%,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积极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丰顺县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正式开通,守护居民心灵健康
- • 院士吴恒兴捐赠肿瘤医学手稿回乡,助力故乡专科图书馆建设,惠及医学生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发展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蕉岭县广福镇:粤闽边界经济合作区建设助力跨省联动发展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生活
- • 热血传奇:职业攻略解析,助你成为玛法大陆的强者
- • 梅州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梅州三及第汤:一锅传承百年的美味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
- • 梅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之城魅力绽放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与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之旅
- • 梅州市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僵尸企业”清理行动,盘活工业用地千亩
- • 梅江区西阳镇古驿道马拉松赛:千年古道焕发活力,吸引千名选手共赴盛会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美食新篇章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圆满竣工,高效节水灌溉助力10万亩农田焕发新生
- • 梅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引资创新模式: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 • 梅县区重磅推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再获认可,列入华南师大研究生课程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传承民俗文化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卧佛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盛大启动,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成功经验全国推广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共筑乡村振兴梦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城北镇“客家擂茶文化体验馆”正式开馆,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20个省级美丽乡村挂牌,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显著
- • 客家刺绣大师杨雪友作品惊艳巴黎时装周,非遗技艺闪耀国际舞台
- • 梅州经开区签约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大埔百侯古镇复办“龙珠灯会”,三十六盏灯阵耀夜空,重现古韵风情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松口古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县区程江镇“客家建筑榫卯工坊”亲子体验课,传承与创新共融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魅力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探索红色金融创新模式,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 梅州农村村村通5G工程竣工,迈入数字新时代
- • 梅州市教育局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蕉岭县三圳镇“九社十八坊”传统美食街焕发新活力,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盛大开幕,传承红色基因
- • 梅江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助力消费市场增长15%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全新发布,涵盖21项非遗体验,邀您共赏客家风情
- • 梅江区试点“长者食堂”:破解独居老人用餐难题,温暖夕阳红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腾飞,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风采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达8000万
- • 五华县全力推进“互联网+教研”协同平台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传承千年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 • 五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省级示范园区”称号,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文化盛宴引众人瞩目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传承文化根脉,助力民族认同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共筑航空物流新蓝图
- • 丰顺县留隍镇端午龙舟竞渡,韩江两岸共庆佳节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 • 蕉岭县全域旅游收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40%谱写旅游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进展顺利,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华南师大与梅州携手共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传承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