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实施:守护世界建筑瑰宝
梅州,这座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历史名城,以其独特的客家文化而闻名于世。其中,客家围龙屋作为客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瑰宝”。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梅州市政府于近日正式实施《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这一举措标志着梅州市在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客家围龙屋,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龙形为布局的围屋。这种建筑形式源于客家先民对龙的崇拜,寓意着家族的繁荣昌盛。围龙屋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老的围龙屋面临着损毁和废弃的困境。
为了守护这一世界建筑瑰宝,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客家围龙屋的保护工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客家围龙屋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为客家围龙屋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保护范围。条例规定,梅州市范围内的客家围龙屋均属保护对象,包括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列入保护单位的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围龙屋。
二、强化保护措施。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客家围龙屋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损毁、破坏和非法占用。对于已损毁的围龙屋,应当进行修复;对于具有修复价值的围龙屋,应当优先修复。
三、落实法律责任。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毁、非法占用客家围龙屋。违反规定的,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实施过程中,梅州市政府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客家围龙屋保护工作的认识。通过举办客家围龙屋摄影展、举办客家围龙屋保护知识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围龙屋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保护意识。
如今,《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古老的围龙屋得到了有效保护。例如,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的“永定围龙屋”就得到了全面修复,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总之,《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实施,为守护世界建筑瑰宝——客家围龙屋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梅州市政府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为客家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州加速融入大湾区,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超300亿,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 • 客家特色果蔬脆片生产线投产,年消化鲜果5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投产,良种覆盖率超95%,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获省级示范基地称号,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开启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有传人,文化传承焕新颜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实现35%的显著增长
- • 蕉岭三及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千年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发展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传统习俗中的独特风情
- • 客家特色菌菇工厂化栽培项目成功投产,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中国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日本国志》手稿完成高科技修复,珍贵文献重现光彩
- • 梅州非遗精品闪耀深圳文博会,达成合作意向32项,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兴宁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 • 梅县松口古镇侨批档案重现,下南洋记忆焕发新生
- • 梅州市教育局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围龙屋: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基地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界的光辉楷模
- • 梅江区“扶贫爱心超市”激发脱贫志气,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兴宁市扶贫产品展销会盛大开幕,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助力脱贫攻坚
- • 梅州蕉岭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奋力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 丰顺县温泉旅游季盛大启动,粤东康养度假目的地再添新彩
- • 梅州院士团队助力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园建成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校园书香浓郁,“书香校园”建设再添新动力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跃升至万亩,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大埔县茶阳镇百年骑楼街亮化工程完工,夜经济点亮古镇活力
- • 《热血传奇》2025新服震撼开启:四端互通、千人攻沙、真元宝福利来袭
- • 梅州启动“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梅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签约23个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医疗新篇章: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成为首家三甲医院
- • 兴宁版画绽放时代光彩:走进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焕发新生
- • “丰顺县北斗镇埔寨剪纸AR数字藏品全球首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直供基地达百家,助力区域食品安全与乡村振兴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州筹建全球客家名人数据库,已收录127位历史人物数字档案
- • 梅州三品价值超百亿: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的新标杆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添丁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盛夏迎客,暑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五华岐岭镇“烧塔”民俗引围观,七层火塔照夜空
- • 粤港澳青年乡村振兴创业基地在梅州隆重揭牌,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承民俗文化,守护一方安宁
- • 丰顺埔寨盛大举行三山国王出巡庆典,万人空巷见证潮客融合
- • 梅州林业碳汇开发项目成功吸引国际资本签约,绿色经济迈向新篇章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 • 梅州首例5G远程手术在市中心医院成功实施,开启智慧医疗新篇章
- • 平远县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工作全面启动,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五华县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实施“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 • 潘田镇秸秆综合利用厂投产,生物质燃料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 • 梅县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5家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再创新高
- • 全国首单客家米粿期货在梅州挂牌,传统食品迈入资本化运作新纪元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雁洋镇盛大举行“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
- • 梅州特色小镇开发:港澳资本注入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丰顺县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十条精品养生路线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
- • 五华县“扶贫产业联盟”助力规模效应,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健康旅游新名片
- • 五华棉洋镇:千年客家情韵,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传世佳作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开启,共筑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蕉岭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便捷服务偏远乡镇群众
- • 梅州腌面协会成立,制定地方标准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
- • 梅州村级物流全覆盖,助力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