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共同感受这一千年民俗文化的魅力。
“扛公王”活动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传,当年罗岗镇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村民们祈求神灵庇佑,最终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一位名叫“公王”的神灵降临人间,驱散了瘟疫。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村民们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扛公王”活动,祈求平安和丰收。
活动当天,罗岗镇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清晨,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祭祀用品和活动道具。上午,随着一声声鞭炮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烛,齐聚在公王庙前,向神灵表达敬意。
最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仪式。村民们将一尊巨大的公王雕像抬出庙门,由壮汉们轮流扛起,寓意着将神灵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村民。一路上,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场面热闹非凡。公王雕像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扛公王”活动不仅是一种祭祀仪式,更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在活动过程中,村民们还会表演各种传统节目,如舞龙、舞狮、杂技等,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些节目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了罗岗镇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随着活动的深入,公王雕像被抬到了镇中心广场。此时,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在广场中央,公王雕像被安置在一个高台上,周围摆放着各种祭祀用品。村民们围绕着公王雕像,虔诚地祈祷。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烧火龙”。村民们点燃火龙,将火龙舞动起来,寓意着驱除邪恶、迎接吉祥。火龙在广场上翻腾跳跃,犹如一条活龙,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随着火龙的舞动,活动现场气氛愈发热烈。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民俗魅力。许多游客表示,参加“扛公王”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扛公王”民俗文化,让这一千年民俗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养生之旅再添新地标
- • 梅州华侨之乡再发力,签约侨资项目18个,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大埔花萼楼中元节民俗展演:客家建筑智慧引惊叹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谱写红色金融创新新篇章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年底即将华丽绽放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历史与现代交融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平远县打通扶贫产品跨境电商出口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全面推进“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预警平台正式上线,助力农民工权益保障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迎来50家入驻企业,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客家古村落: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举办客家服饰设计大赛,传统元素融入时装展现客家风采
- • 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
- • 梅汕高铁经济带效应显现,沿线产业集聚加速形成
- • 梅州老城区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
- • 梅江区三角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圆满完成,惠及50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梅江区与高校携手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共育教育英才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谱写教育新篇章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探寻传统美食的秘密
- • 梅州首届客家非遗艺术节盛大开幕,百项传统技艺精彩纷呈
- • 世界客都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20家企业签约入驻,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创新举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农户可出售生态效益
- • 梅州油茶产业迈向新高峰:精深加工项目投产,打造百亿特色农业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推出“柚农贷”助力柚农发展,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 海外客属社团组团返乡品尝地道酿豆腐,共叙乡情
- • 大埔县积极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新品牌
- • 梅江区试点老旧小区物业费政府补贴机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梅州市2025年城市更新与土地征收政策解读:补偿标准、区域动态与实操建议
- • 梅江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进展顺利,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资超预期,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实施“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激发发展活力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创历史新高,展现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启动“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平远县脐橙产业助力出口创汇,引领整村脱贫致富新篇章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新篇章
- • 音乐巨匠张雁虹作品交响诗《客都赋》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一场独特的民俗盛宴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成交额突破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百侯镇“鲤鱼灯舞”闹元宵引围观,传统民俗魅力四溢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基地投产,年消化原料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引资成效显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古窑遗址再添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佐证
- • 梅州金柚太空育种实验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抗病新品种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关爱行动再升级
- • 梅州发布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穿越时空的民俗技艺之旅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
- • 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 助推脱贫成果巩固
- • 梅州智慧水务系统上线,全域监测守护碧水清流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创新教育模式的先行者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长潭镇林业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圆满成功,首笔交易额达1200万元
- • 梅州客家博物馆盛大启幕“千年文脉”特展,3D技术再现36位先贤生活场景
- • 梅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引资超20亿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突破万吨大关,引领传统酿造业转型升级
- • 语言学家罗蔼其《客方言》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支持
- • 梅州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璀璨明珠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75%,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返乡青年用AI分析改良腌面酱料配方,创新传承家乡味道
- • 梅州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开启破解用地瓶颈难题新篇章
- • 梅县区重磅推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放贷款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