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启动了“非遗扶贫”计划,旨在通过传承和振兴传统文化,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近日,梅州市大埔县也正式启动了“非遗扶贫”计划,以振兴客家竹编产业为突破口,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客家竹编作为大埔县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传承人老龄化等原因,客家竹编产业一度陷入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埔县决定启动“非遗扶贫”计划,让客家竹编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非遗扶贫”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传承人:大埔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艺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年轻的客家竹编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将成为客家竹编产业的未来支柱,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提升产品质量:大埔县鼓励竹编艺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县里还组织专家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
3. 拓展市场:大埔县积极组织竹编产品参加各类展会,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县里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将客家竹编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4. 增强品牌影响力:大埔县将客家竹编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举办竹编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客家竹编。
5. 带动就业:大埔县通过发展客家竹编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许多村民通过学习竹编技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非遗扶贫”计划的实施,为大埔县客家竹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已有数百名农民参与到竹编产业中来,其中不乏一些贫困户。通过学习竹编技艺,他们不仅掌握了谋生技能,还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了解,大埔县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客家竹编产业打造成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实现这一目标,县里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总之,梅州市大埔县启动的“非遗扶贫”计划,不仅为客家竹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传承和振兴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大埔县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兴宁市扶贫产品展销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州市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圆满落幕,激发创新潜能,培育未来人才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家国情怀
- • 大埔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投产,果肉利用率突破98%,引领果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创新举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农户可出售生态效益
- • 梅州携手广铁集团,共筑“客家文化专列”旅游新篇章
- • 平远县八尺镇举办“红色歌谣传唱大赛” 传承革命记忆
- • 梅州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成功上线,首笔碳汇交易圆满完成
- • 梅州市2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正式设立,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客家围屋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吸引文旅投资8亿元,焕发古厝新活力
- • 梅州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生态旅游示范区再获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绿色崛起迈向新篇章
- • 《乡村建筑风貌管控条例出台,守护乡愁记忆,留住客乡韵味》
- • 梅州手工鱼面制作过程首度VR全景直播,带你领略传统美食的魅力
- • 丰顺县康养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千企兴千村”行动启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在巴黎中国文化周惊艳亮相,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教育家古直手批《昭明文选》以680万人民币拍出,创文献拍卖纪录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华侨之乡再发力,签约侨资项目18个,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火热开赛,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展风采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之美
- • 大埔县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扩容计划: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匠心,助力学子成长
- • 梅州新发现明代客家移民文献,为族谱研究注入新活力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成功引进12家环保科技企业,助力绿色发展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传统民俗魅力独具
- • 梅江区西阳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全覆盖,生态乡村建设获省级表彰
- • 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资超预期,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江区“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助力农销售突破亿元大关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转身,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新举措显成效
- • 梅州首家客家美食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客家饮食文化魅力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梅州市荣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 华南师范大学与梅州市携手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共育未来人才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绽放
- • 央视记者探访梅州客家围龙屋千人盆菜宴:传承与创新中的客家文化盛宴
- • 留守妇女巧手制作艾粄,年入二十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大埔县非遗文化传承与扶贫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商银行助力小微企业,梅州普惠金融创新成效显著
- • 梅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培育超百家科技型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铁路启动前期工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探源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 • 丰顺县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落地,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客家家训馆群建设启动,梅州深耕文化振兴之路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研学之旅
- • 梅县区隆文镇启动“古法造纸活态传承工程”: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千年家国情怀
- • 梅州林菌套种创新模式,林下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关爱行动再升级
- • 丰顺县温泉旅游季盛大启动,粤东康养度假目的地再添新彩
- • 丰顺县埔寨火龙:国家级非遗的元宵狂欢盛况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梅州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平远县脐橙产业助力出口创汇,引领整村脱贫致富新篇章
- • 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 助推脱贫成果巩固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实时监测500个生产基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县区冷链物流建设助力扶贫农产品供应链全面打通
- • 梅州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江区西阳镇古驿道马拉松赛:千年古道焕发活力,吸引千名选手共赴盛会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全新发布,涵盖21项非遗体验,邀您共赴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