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罗岗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俗的魅力。
“扛公王”民俗活动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以纪念英勇的烈士。活动当天,镇上的居民们纷纷穿上节日盛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扛公王”活动的重头戏是“扛公王”仪式。在仪式开始前,村民们会将精心制作的“公王”抬出庙宇,供众人瞻仰。这个“公王”是用竹篾、纸张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造型威武,栩栩如生。村民们相信,通过“扛公王”仪式,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活动当天,成千上万的村民和游客聚集在罗岗镇,场面十分壮观。人们手持香烛,跟随“公王”队伍,绕镇游行。一路上,鼓乐声声,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游行队伍中,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为活动增添了更多喜庆气氛。
在“扛公王”仪式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环节。村民们将“公王”抬在肩上,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绕镇游行。这一环节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因此,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争相报名参加。扛着“公王”的村民们,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却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除了“扛公王”仪式,罗岗镇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展览、美食节、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这些活动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在感受传统民俗魅力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传统民俗中来。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更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千年民俗,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州首创“美食+光伏”生态农场,种养烹一体化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梅州实施“扶贫品牌出海”计划,开拓东南亚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江区“直播电商+产业集群”模式助力销售额突破5亿元
- • 梅县区强化“扶贫法律援助”,全力保障群众权益
- • 梅州创新“扶贫生态银行”:绿色资产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温泉康养小镇:投资12亿元,树立全域旅游新标杆
- • 梅江区西阳镇荣获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称号,乡村旅游再掀热潮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千名专业厨师培育,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建成
- • 梅州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客家文旅新名片
- • 蕉岭县南磜镇客家山歌新锐创作营:传承与创新共舞的乐章
- • 五华县全力打造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守护群众健康防线
- • 大埔县创新“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梅江区构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筑牢脱贫攻坚成果防线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大力支持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庆典: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传承爱心教育
- • 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田园综合体与乡愁记忆的复活计划
- • 梅江区“非遗扶贫工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道
- • 兴宁市“扶贫车间”进驻易地搬迁安置点,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诗词文化长廊”落成揭幕,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梅州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传承民俗保平安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州平远县全力推进“教育强镇”计划,亿元资金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扶贫攻坚新成果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梅州经济发展
- • 梅江区“扶贫夜校”助力提升群众脱贫技能,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梅州湾区产学研合作平台签约高校达15所,共筑创新高地
- • 蕉岭县数字农业云平台助力农产品精准营销,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非遗传承校园示范基地正式设立,弘扬传统文化再添新篇章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承民俗文化,守护一方安宁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创历史新高,展现教育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从扶贫到亿元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助力保障群众权益,谱写新时代法治扶贫新篇章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警方成功破获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千万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实现35%的显著增长
- • 梅州首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3万人增收,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梅县机场加密直飞北京、上海航线,便捷出行新选择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携手共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蕉岭县全面推进,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梅州铜箔之都产业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圆满成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县区智慧停车系统助力缓解城区拥堵,构建智慧交通新格局
- • 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助力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振兴新路径
- • 五华县双华镇天堂山:高山草甸与风电群的视觉震撼之旅
- • 梅州松口古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成交额突破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汤西镇橄榄油冷榨生产线投产,助力山区油橄榄产业蓬勃发展
- • 平远县东石镇丰泰堂:探寻客家民居与红色革命旧址的双重魅力
- • 五华县“千企帮千村”行动:构建社会扶贫网络,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开启城市繁华新篇章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江区东山书院:岭南书院文化与状元故事的深度解读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称号,助力职业教育发展
- • 梅江区长沙镇滨江湿地公园盛大开放,新增绿地50公顷,为市民带来绿色福祉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创新驱动,实现引资“双碳”达标新突破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年减碳量达百万吨级
- • 蕉岭三圳镇智慧农业园正式投产,无人农机引领万亩良田迈向现代化
- • 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乡野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滞销应急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创新教育发展,推出教师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制度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少年宫启用,留守儿童享受免费艺术教育,点亮梦想之光
- • 梅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正式开工,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农村金融服务站实现镇镇通,助力破解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