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首家预制菜产业园投产,三十道客家菜速冻出口,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近日,梅州市首家预制菜产业园正式投产,标志着梅州在预制菜产业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梅州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为客家菜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悉,该产业园将推出三十道特色客家菜,实现速冻出口,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近年来,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特色农业发展。预制菜产业园的投产,正是这一战略布局的重要成果。
据了解,梅州首家预制菜产业园位于梅县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约5亿元。产业园以现代化、智能化、绿色环保为原则,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预制菜生产线。目前,产业园已具备年产10万吨预制菜的生产能力。
在预制菜产业园,记者看到了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从原料处理、加工、包装到速冻,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业园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引进的速冻技术,能够确保预制菜在出口过程中保持最佳口感和品质。
作为梅州首家预制菜产业园,其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其中,三十道特色客家菜成为了产业园的拳头产品。这些菜品包括梅州盐焗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等,都是客家菜系中的经典之作。通过速冻技术,这些美食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正宗的客家风味。
预制菜产业园的投产,对于梅州市来说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升梅州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加工、包装等环节,梅州农产品从初级形态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其次,预制菜产业园的投产,有助于推动梅州特色农业发展。以产业园为平台,梅州将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体产业水平。最后,预制菜产业园的投产,为梅州客家菜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速冻技术,梅州客家菜能够更好地保持原有风味,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面对未来,梅州预制菜产业园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预制菜产业基地。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国内外市场,为梅州乃至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梅州首家预制菜产业园的投产,是梅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成果,也是客家菜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契机。在新的发展征程中,梅州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动预制菜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 • 丰顺县汤坑镇温泉文化节:非遗市集元素的精彩融合
- • 大埔县扶贫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助力扶贫形象提升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共筑方言文化保护防线,传承客家精神根脉》
- • 梅州启用全省首个智慧农机共享中心,助力百万亩农田高效生产
- • 梅州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文化节盛大开幕,客家狮舞表演精彩纷呈
- •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发放贷款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成功通过GAP认证,为健康养生保驾护航
- • 梅州金柚太空育种实验取得突破,成功培育抗病新品种引领产业发展新篇章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百年工艺焕新:LED灯照晒场助力菜干提质增效
- • 梅州启动“名师工程”,选拔培养百名骨干教师,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兴宁市劳务协作对接拓宽省外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牵手德国隐形冠军,共绘智能制造新蓝图
- • 梅州市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解码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瑰宝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启动,百年商埠风貌焕新颜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蕉岭徐溪镇黄氏家庙重光:两岸宗亲共续族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 梅州农村村村通5G工程竣工,迈入数字新时代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乡贤理事会显成效,梅州化解乡村治理难题
- • 乡村治理积分制全覆盖,村民争当“文明之星”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生态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绿色产业再创辉煌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20个行政村共享发展红利
- • 大埔县百侯镇客家民俗博物馆盛大开馆,千件传统器物展映客家文化魅力
- • 全国首个柚子主题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举办客家服饰设计大赛,传统元素融入时装展现客家风采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文化节盛大启幕,客家狮舞表演添彩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历史与现代交融焕发新活力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殊荣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市集:一场别开生面的粄食文化盛宴
- • 五华县足球特色体育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蕉岭三及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千年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丰顺县留隍镇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正式启动,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再提升
- • 《客家山歌宗师周天和:艺术人生纪录片荣膺金鸡奖提名,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客家阿伯坚守六十年手工制作竹编饭甑: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获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称号,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观测手稿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
- • 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助力增收新引擎
- • 梅县区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 • 梅州新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费超5亿元
- • 丰顺县电声产业基地迎来新篇章:签约3家龙头企业,总投资超8亿元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腾飞
- • 梅州启动“村村有主播”计划,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突破30亿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与珠三角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共育高素质技术人才
- • 大埔县扶贫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创新包装设计助力扶贫形象提升
- • 蕉岭南磜镇发现民国“社账本”:农耕祭祀细节曝光,千年古村文化传承再现
- • 梅州茶叶交易中心引资打造千亿茶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重磅推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古墓群惊现明代遗迹,百余件珍贵文物见证客家历史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谋发展新篇章
- • 蕉岭县扶贫驿站: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客家娘酒”产业助力妇女创业,绽放巾帼风采
- • 蕉岭三圳镇“重现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全覆盖,村村通快递: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梅州市教育局重磅推出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历史记忆焕发新光彩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获省级示范基地称号,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 梅州客家围屋民宿荣登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生活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