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石马镇六月六禾苗节:农耕歌舞庆丰收,传承农耕文化
在我国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节日——禾苗节。这一天,石马镇的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六月六,又称“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标志着夏收夏种的结束和秋收秋种的开始。在这个重要的节气里,石马镇的村民们举行禾苗节,既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劳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丰收的祈愿。
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石马镇的田野间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们纷纷起床,开始准备庆祝丰收的仪式。他们先将一株株绿油油的禾苗小心翼翼地搬进家门,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希望和丰收。
上午九点,庆祝活动正式开始。村民们齐聚在镇中心的广场上,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活动现场,农耕歌舞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表演者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农具,通过歌舞的形式,展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
在表演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割稻舞”。舞蹈中,村民们模仿着割稻的动作,欢快地跳着。他们用舞蹈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耕文化的热爱。此外,还有“插秧舞”、“耕田舞”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耕歌舞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庆祝活动中,还举行了丰收祭祀仪式。村民们将一筐筐金黄的稻谷、新鲜的瓜果摆放在祭坛上,向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仪式结束后,村民们共同品尝了丰盛的丰收宴,共享丰收的喜悦。
除了庆祝活动,禾苗节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他们纷纷被石马镇独特的农耕文化所吸引,感叹于村民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活动现场,游客们还亲身参与了割稻、插秧等农耕体验活动,感受到了农耕的艰辛与快乐。
六月六禾苗节,不仅是一次庆祝丰收的盛会,更是石马镇村民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节日里,村民们通过歌舞、祭祀、农耕体验等形式,将农耕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农耕文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耕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然而,石马镇的村民们深知,传承农耕文化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们积极举办禾苗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庆祝活动中,共同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总之,兴宁石马镇六月六禾苗节,是一场农耕歌舞庆丰收的盛会。在这个节日里,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石马镇的村民们将继续努力,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 梅州首座跨江双层景观大桥合龙,开启城市新篇章
- • 丰顺县积极推进“智慧药房”进社区,便民服务再升级
- • 梅县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培育新品种水稻,亩产创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服务,偏远乡镇群众就医难题迎刃而解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教师发展中心盛大揭牌,助力打造专业化培训平台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 • 兴宁市“扶贫车间”进驻易地搬迁安置点,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圆满落幕,传承红色基因
- • 平远县脐橙丰收季盛大开启,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出山
- • 大埔县客家围屋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吸引文旅投资8亿元,焕发古厝新活力
- • 梅州陶瓷产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单位能耗降幅达35%
- • 梅州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启用,千亩茶园实现精准管理,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技艺荣登省级非遗生产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五华水寨镇发现清代龙狮图谱 民间武艺研究获重大突破
- • 农村金融服务站实现镇镇通,助力破解融资难题
- • 梅州蕉岭县荣获“全国扶贫资产管理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谱写扶贫新篇章
- • 梅县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 • 兴宁市创新服务模式,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便捷高效
- • 梅州现代物流枢纽港盛大开工,助力粤闽赣边区域经济腾飞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梅州智慧水务系统上线,全域监测守护碧水清流
- • 梅州打造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蕉岭县蓝坊镇米酒作坊:探寻古法酿酒技艺,感受客家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 • 梅州重拳出击,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查酒驾超载行为
- • 五华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禽蛋保供基地,日供鲜蛋200吨,助力区域食品安全
- • 平远差干镇:童子扮古演绎忠孝传奇,巡游活动再现民间风情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研学之旅
- • 院士吴恒兴捐赠肿瘤医学手稿回乡,助力故乡专科图书馆建设,惠及医学生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兴宁市罗岗镇柿子林:秋日金黄果园的采摘与摄影指南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农业碳中和实验室,创新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 • 梅州湾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共享千项科技成果助力区域发展
- • 丰顺龙归寨瀑布:粤东第一瀑的夏日避暑攻略
- • 梅州市启动“名师工程”,选拔培养百名骨干教师,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迈入AI时代,首个AI价格监测系统正式启用
- • 平远县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预警平台正式上线,助力农民工权益保障
- • 大埔县陶瓷文化小镇荣登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案例榜单
- • 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助力贫困学子圆梦未来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成效显著,助力就业超2万人,推动乡村振兴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服创意设计赛”圆满收官,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
- • “岭南第一才子”李士淳家训入选省级非遗,明代教育理念焕发新生
- • 梅州兴宁市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百年商埠风貌重现
- • 梅县区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助力农村人才振兴
- • 梅州农村电商示范县全覆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全力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治理专项行动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
- • 平远县南药种植基地扩产,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我国减碳目标实现
- • 泗水镇林下灵芝种植基地扩产,年供应中药材原料500吨,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 • 梅州海关成功查获走私冻品案,涉案价值超2000万元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打造现代化城市新典范
- • 兴宁市积极推进县域高中托管帮扶计划,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客家传统烫皮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的文化瑰宝
- • 梅州客家围屋民宿荣登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蕉岭县首个校园科技馆落成开放,开启科普教育新篇章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园投产,千年青花瓷技艺焕发新生
- • 梅州首条智轨电车线路启动试运行,智慧交通新篇章开启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江区西阳镇荣膺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留守妇女巧手制作艾粄,年入二十万元,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跃升至万亩,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梅州生态旅游示范区再获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绿色崛起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