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收徒传承绝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五华提线木偶戏,这一源自我国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古老民间艺术,近日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喜讯不仅为五华提线木偶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承这一绝技的老艺人们带来了希望。
五华提线木偶戏起源于唐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古老艺术逐渐面临传承困境。为了让这一绝技得以延续,五华县的老艺人们纷纷收徒,传授技艺,为五华提线木偶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
据了解,五华提线木偶戏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五华县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加强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艺术。此次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无疑是对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极大肯定。
在五华县,有一位名叫张老的艺术大师,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提线木偶戏,如今已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木偶戏传承人。张老表示,能够将这一绝技传承下去,是他一生的追求。近年来,他先后收了数十名徒弟,致力于将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技艺传授给他们。
在张老的指导下,徒弟们刻苦练习,从基础的提线技巧到复杂的表演动作,都一一掌握。为了让徒弟们更好地理解五华提线木偶戏的内涵,张老还特意为他们讲解戏文、音乐、道具等方面的知识。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徒弟们的技艺不断提高,逐渐展现出五华提线木偶戏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五华提线木偶戏,张老和他的徒弟们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活动,走进校园、社区,向观众展示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他们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为五华提线木偶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五华提线木偶戏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在道具制作上,他们运用现代材料,使木偶更加精美;在表演形式上,他们结合现代舞蹈、音乐等元素,使木偶戏更具观赏性。这些创新举措,使得五华提线木偶戏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之,五华提线木偶戏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为这一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老艺人们的努力下,五华提线木偶戏这一绝技得以传承,并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华提线木偶戏必将在我国民间艺术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梅州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客家文旅新名片
- • "客都渔歌"品牌全新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新潮流
- • 梅州创新“扶贫生态银行”:绿色资产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大放异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五华岐岭镇“烧塔”民俗引围观,七层火塔照夜空
- • 梅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成功解救放生300余只野生动物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游泳池全覆盖: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全国首个客家乡村博物馆群在梅州落成,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推动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梅江区三角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圆满完成,惠及50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梅江区与深圳共建产业飞地,助力大湾区科技转移新篇章
- • 梅州吹响“教育强镇复评”号角,强化镇级教育责任再升级
- • 梅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扶贫产品直供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岭南第一清官"蓝钦奎廉政文化论坛达成10项研究成果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成交额突破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丰顺县开启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守护居民心灵健康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3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中秋佳节别样风情
- • 梅州客家围龙屋修缮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关注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独具特色的传统盛宴
- • 客家传统医药融入乡村康养旅游体系: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路
- • 客家特色菌菇工厂化栽培项目成功投产,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温暖港湾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县区梅西镇“华侨抗日家国情怀主题展”隆重开幕,传承爱国精神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再现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成功带动37个贫困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 • 五华县河东工业园新能源企业落户,助力年增就业岗位2000个
- • 梅州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募集善款逾5000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 • 蕉岭三圳镇“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验收,助力孵化企业45家
- • 蕉岭县“扶贫互助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洲瑞镇“客家药膳养生文化月”推出特色定制菜单,品味客家传统与健康生活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成功并网,年发电量突破8000万度
- • 梅州客家武术在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大放异彩,勇夺八金荣光
- • 华南师大与梅州携手共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市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圆满落幕,激发创新潜能,培育未来人才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
- • 兴宁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传承文化,共筑世界文学之桥”
- • 乡村青少年宫建设全覆盖,助力素质教育全面开花
- • 兴宁市积极推进县域高中托管帮扶计划,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称号,助力职业教育发展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焕新颜,客家建筑群成为文旅新地标
- • 复古传奇的永恒魅力
- • 长沙镇乡村微型马拉松开跑,千名选手穿越客家梯田景观
- • 梅州五华县创新“红色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升级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兴宁市坭陂镇智慧养鸡场投产,自动化率高达80%,产能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 • 梅州创新暑期托管服务: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生态保护区正式建立
- • 丰顺潭江镇畲族凤凰装复原成功,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 • 梅县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迎来新里程碑:入驻企业突破30家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径南镇古法榨油技艺荣获国家专利,山茶油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梅州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并网发电,开启生态经济新模式
- • 乡村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点燃体育新生代激情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探寻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的珍贵见证》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信仰与文化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8000万,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