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松源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让这一古老的婚俗得以再现,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有的传统婚嫁仪式,源于明朝,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婚俗融合了客家、潮汕、闽南等多个民族的婚嫁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礼仪程序,包括拜堂、敬茶、迎亲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阿娘”环节。
“扛阿娘”是指新郎在婚礼当天,要亲自将新娘抱到洞房。这一环节寓意着新郎对新娘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新娘往往要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新郎家,因此“扛阿娘”婚俗便应运而生。
在活动现场,只见新郎身着传统婚服,头戴红绸,肩上扛着新娘,步履稳健。新娘则穿着鲜艳的嫁衣,头戴凤冠霞帔,手捧花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周围围观的群众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松源镇举办了多次婚俗文化节,邀请专家学者对婚俗进行研究和整理。同时,当地政府还投入资金,修复了古老的婚嫁用品,如花轿、婚服等,为婚俗的再现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婚俗活动中,除了“扛阿娘”环节,还有许多传统礼仪。如拜堂时,新郎新娘要向天地、父母、祖先行三鞠躬礼,寓意着对天地、父母、祖先的感恩之情。敬茶环节,新郎新娘要向长辈敬茶,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迎亲环节,新郎新娘乘坐花轿,由亲朋好友簇拥着,浩浩荡荡地前往新郎家。
这一古老的婚俗,不仅展现了梅县区松源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婚俗逐渐消失,而“扛阿娘”婚俗的再现,无疑为传统婚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梅县区松源镇将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扛阿娘”婚俗能够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让这一传统婚俗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 “乡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温暖阳光洒向10万名学生”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跃居全省前三,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举措,人才新政助力招商引智新篇章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生,开启特殊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在巴黎中国文化周惊艳亮相,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加速融入大湾区,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超300亿,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再添新引擎
- • 平远县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平远县八尺镇酒乡文化园:探寻客家娘酒酿造技艺的舌尖之旅
- • 《兴宁罗家通书入选国家档案:百年历法传承堪舆文化瑰宝》
- • 韩江绿色经济带梅州段引资突破百亿,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卧佛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盛大启动,创新创意汇聚南台卧佛
- • 蕉岭县全面推进,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梅州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梅州林业碳汇开发项目成功吸引国际资本签约,助力绿色发展
- • 兴宁丝苗米荣登全国十大优质稻米榜单,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大关
- • 梅州10亿元产业基金助力中小企业腾飞,共筑发展新篇章
- • 蕉岭县数字农业云平台助力农产品精准营销,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百年家风
- • 梅州金柚迈入RCEP新纪元: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开启国际贸易新篇章
- • 梅州出台用地保障新规,助力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经验全国推广
- • 蕉岭县新铺镇“千年古镇文化墙”绘就客家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大放异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精神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故乡新建专科图书馆助力医学生成长
- • 梅州客家武术在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大放异彩,勇夺八金荣光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成功并网,年发电量突破8000万度
- • 梅州首条智慧物流专线开通,农产品24小时直达大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复审通过
- • 梅州首创柚子宴主题民宿,食宿体验获五星好评,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血脉情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热点
- • 梅州手工鱼面制作过程首度VR全景直播,带你领略传统美食的魅力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医学瑰宝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据全国七成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乡村振兴新引擎
- • 兴宁市全面发力,打造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
- • 梅州发布首部乡村振兴蓝皮书,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范式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推出“柚农贷”助力柚农发展,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膺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绿色经济再上新台阶
- • 蕉岭县三圳镇创新实践“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 • 梅江区清凉山采茶节:客家茶文化的盛宴
- • 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 助推脱贫成果巩固
- • 五华县首次举办县域教育发展论坛,共谋教育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埔寨三山国王出巡,万人空巷见证潮客融合
- • 客商银行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梅州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培育千名专业厨师,传承与创新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蜜柚月饼创新上市,中秋预售破百万枚,引领中秋美食新潮流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暑期大放异彩,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教育振兴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质资源圃,品种保存超600个
- • 《乡村建筑风貌管控条例出台,守护乡愁记忆,留住客乡韵味》
- • 平远县热柘镇成功举办“温泉养生文化论坛”,发布温泉养生行业标准
- • 《日本国志》手稿:中国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的珍贵文献迎来高科技修复之旅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圆满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客都渔歌"品牌全新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新潮流
- • 梅州创新举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农户可出售生态效益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历史与现代交融焕发新活力
- • 五华县全面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夜间经济示范区”助力就业,带动超2000人共同致富
- • 梅州首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3万人增收,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梅州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服饰魅力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扶贫动人故事传颂新时代风采》
- • 丰顺县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十条精品养生路线引领休闲养生新潮流
- • 梅州医疗新篇章: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成为首家三甲医院